![]() | ||||
| ||||
大壩蓄水到一百七十二公尺,四川奉節、湖北秭歸連續發生地震,專家認為是蓄水量增加,誘發地震。 「高峽出平湖」,三峽大壩是中
三峽大壩加速蓄水,庫區生態容量和地質結構受到極大挑戰,各縣市紛傳地質災害,許多鄉鎮道路坍塌,居民房子不斷出現裂縫,甚至必須遷移。 據指出,壩前水位超過一百七十公尺後,重慶市的水位高達一百七十五以上,部分市區遭水淹沒,長江航運也受影響。該市國土局資料顯示,蓄水期間,有三百六十六處地質災害點完成治理外,因地質災害要搬遷五百一十一個項目,以及遷移八萬零四百五十七人;但到去年十二月,才遷移了三萬七千零五十一人。 三峽蓄水上衝,壩首第一鎮「太平溪鎮」的大部分道路出現大裂口,有些路段地面開始下沉,許多建築物也都出現裂縫,該鎮部分居民已選擇「撤屋撤退」,搬到親戚家等安全地帶,太平溪鎮「不太平」。 中共國務院暫停水位升高後,庫區內仍不斷傳出災害,其中,巫山縣的地質災害最嚴重,已出現三千次的山崩險情,巫山縣的新縣城三度遷移,迄今仍無法保證安全。雲陽縣也是地質災害頻繁區域,其新縣城已兩度遷移。 專家擔心,今年四、五月退水時,考驗更嚴峻,新的地質災害將不可避免。 【2009/01/17 聯合報】 |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三峽猛蓄水 壩首太平溪鎮不太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