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小檔案》黑潮 第二大洋流

北太平洋海流在赤道以北約六十公里處往西流動,碰到菲律賓陸地後向北轉流經台灣東部,以平均每秒一公尺以上的速度貼近台灣東部海岸約卅公里處往琉球、日本流去,稱為「黑潮」(Kuroshio)。黑潮海水中雜質少,陽光穿透水面很少被反射,看起來顏色較深,因以得名。

黑潮洋流寬約一百公里、深兩百公尺,是僅次於墨西哥灣流的全球第二大洋流。黑潮流速快,是洄游性魚類遷徙的捷徑,因此常為漁民帶來豐富的魚類資源。

【2008/12/16 聯合報】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火燒船離奇之旅 太平洋漂流7個月回蘭嶼

今年四月初在呂宋島東方一百八十浬處火燒船的「宗明興三號」漁船,在太平洋漂流七個月,隨著黑潮進入日本海域,又被親潮帶到台灣東北角,接著搭上台灣沿岸流回到蘭嶼。船主洪志明今天接獲海巡署通知,對火燒船的離奇之旅,傻眼地說「是不是有鬼啊?」

高雄籍漁船「宗明興三號」,三月底出海,四月五日在菲律賓海域發生火警,船隻被燒得半沉,船長洪天德、洪志明父子及兩名印尼漁工在大海漂流二十六小時後獲救,因船身燒毀,半沉海中,洪天德只好棄船。

未料,這段期間,洪天德經常接獲電話告知,他的船出現日本海域,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今天上午他忽然接獲海巡署通知,他的船又回到蘭嶼海域。「簡直不敢相信」,洪天德的兒子洪志明說,「是不是有鬼啊」。

洪志明說,四月五日棄船後,他們總共接獲了六通電話告知發現他們的船,其中三次是接到日本保安廳通知;有人說看到「宗明興三號」隨著黑潮北漂,日本保安廳也通知出現在日本海域,東北部漁民則說在東北海域看到漁船。

洪志明說,他們每次接獲電話有意拖回船隻,不巧每次都碰上颱風,颱風過後,船隻又再度消失,沒想到前天出現在蘭嶼。

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第十五隊表示,五日下午在蘭嶼西南方約三十浬處發現這艘船,今天則漂流到蘭嶼附近,已經通知船主拖回。洪志明表示,他們已經委託漁船拖回台東成功新港漁港。

水試所東部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何源興表示,「宗明興三號」漁船四月初火燒船後,可能被往北流的黑潮帶往日本海域,接著又碰上往南流的親潮被帶到台灣東北角,在台灣東北角碰上強勁的沿岸流,結果又被往南帶回到蘭嶼。

【2008/11/07 中央社】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世界第一》超長水隧道 滋潤遼寧七城

大陸擴大內需,大手筆推動公共工程建設,遼寧省明年將建成一條世界最長的輸水隧道,長達八十五點三公里,供瀋陽、大連等七個水資源缺乏的城市用水。

投資一百零三億元人民幣(約台幣五百一十五億元)的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工程十分艱鉅,將穿越長白山脈的五十多座山峰、五十多條河谷、廿九條斷層,地表到隧道頂端最大距離六百卅公尺,最小六十公尺,落差很大。

具體走向是從遼東的桓仁縣渾江引水至桓仁水庫,再以隧道自流引水至新賓縣蘇子河,藉重力作用,下流入撫順市境內的大伙房水庫,從而向撫順、瀋陽、遼陽、鞍山、營口、盤錦、大連等七座嚴重缺水的城市供水。

輸水隧道完工後,將超越世界目前公認最長的五十七點六公里的瑞士歌塔德隧道,成為世界最長隧道;每年增加十七點八億立方公尺的水量,供應下游撫順等七個缺水城市。其中,瀋陽每年可增加八點一億立方公尺水量,換算每天多出二百廿萬立方公尺的水,能大大緩解城市用水壓力,改善水質、避免超抽地下水釀災。

遼寧是嚴重缺水省分,多年來很多城市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存在著超採和水質問題。大伙房輸水工程,全部採用隧洞和管道封閉輸水,這些水又屬地表水,因而該工程的建成,將健全遼寧供水保障體系,提高供水保障率。  


【2008/11/26 聯合報】

長江滿垃圾

2008年11月04日蘋果日報

 
 
圖片: 1 / 1


三峽大壩雖肩負發電及整治長江洪水的功能,卻同時也面臨嚴重污染。
三峽庫區在大部分船隻沒有處理生活污水和油污水設備的情況下,甚至還將垃圾桶裡的垃圾也直接排進了長江,造成環境污染。圖為一群船上工人正在打撈湖北省宜昌長江上的垃圾。

長江滿垃圾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整治港尾溝溪 挖出20年重金屬汙土

  • 2008-11-21 中國時報 【曹婷婷╱南縣報導】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學程召集人黃煥彰(見圖,曹婷婷攝)

     南縣仁德港尾溝溪正進行整治暨滯洪池施工,挖出大批土方置放堤岸,台南社大環境汙染防治小組巡察,驚見土壤變色,經檢測驗證土壤含銅鋅鎳鉻重金屬汙染且超標,其中銅的含量更超標卅五倍,相當驚人,呼籲環保署展開汙染流佈調查,釐清汙染總量與程度。

     「若非這裡正在施工,我們也不會發現此地土質的陳年汙染,且屬於有毒廢棄物」,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學程召集人黃煥彰表示,港尾溝溪在二仁溪上游,二仁溪又是全台汙染最嚴重的河川,港尾溝溪過去雖曾偷排放廢水,但實際挖掘土壤進行檢測,這是頭一遭。

     昨天,黃煥彰與社大專案經理吳仁邦帶著儀器實地走訪受汙染的土壤地段,黃煥彰拿出專業XRF儀器作X光放射線判讀,就地隨機取樣四處土壤,結果,共查出銅鋅鎳鉻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其中,銅更高達一萬四千PPM(標準值為四百PPM)。

     黃煥彰說,初步看來,港尾溝溪與二仁溪汙染源不盡相同,但皆屬重金屬汙染,很可能也是有毒廢棄物,需要專業單位前來調查,他也判斷土壤遭汙染約有廿年以上,只是這次逢滯洪池施工,裸露在外,才得以讓人察覺土壤被汙染。

     黃煥彰說,這些汙染土方裸露在外,若下雨天,恐沖刷至二仁溪、另也可能被不知情的人拿去作農作種植,形成更多汙染。他也建議有關單位,在尚未作積極處置前,初步需以不透水布覆蓋土方。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吳哥城興衰 繫於水利系統

自由匙報20070815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研究人員指出,高棉王朝古都吳哥曾是世上最大的前工業時期大都會,將近一百萬人定居於面積逾一百一十五平方英里(約兩百九十八平方公里)、配備有複雜水利系統的城市裡;然而,對水利系統的極度仰賴,卻也為這座古城敲響毀滅喪鐘。

洛杉磯時報十四日報導,吳哥之所以能維持媲美洛杉磯的廣袤規模,在於該城具備管理與取得旱季用水的複雜科技,包括讓大河改道流經吳哥城中心。但隨著吳哥人口過度膨脹,加上闢林伐木導致沉積物淤塞運河,吳哥的水利系統終於不堪負荷,進而導致該城於西元一五○○年左右毀滅。該研究報告已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報告主要撰稿人澳洲雪梨大學考古學家艾文斯說,無論傾注多少資源,吳哥古城的水利系統已無法運作。利用新舊科技所取得的資訊,這項名為「大吳哥計畫」的研究人員,逐漸揭露吳哥新貌,同時開始解答許多吳哥歷史爭議,包括吳哥的水利工程科技未臻成熟的假設。艾文斯說,吳哥水利系統繁瑣複雜,使得古高棉人能全年、而非僅於雨季種稻。但目前並不清楚古高棉人是否真的曾全年種稻。無論從管理技術、工程知識到勞動層面來看,整個吳哥水利系統都令人驚嘆。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抗暖化 西雅圖綠屋頂暨市民花園一舉數得

西雅圖人認為綠地增加是緩和全球暖化的對策,為此他們也在公共建築上施作綠屋頂、配置市民花園、人行道植栽也改採自然排水系統;這些增加的綠地都可滲濾都市雨水,減少逕流量,收集到的亦可回收再利用。
西雅圖的政府機構,例如消防局屋頂就是綠屋頂。西雅圖市政府生態建築專家Joel Banslaben說,已有多處採行綠屋頂,亦即在屋頂種植耐旱植物,可達到冬暖夏涼作用(有研究顯示夏季約可降溫華氏2到5度),除節省空調耗電量外,也可處理部分都市降雨,減少逕流水量。
再看西雅圖市政府的屋頂,也是施作植栽的綠屋頂。西雅圖市政府工務局經理 Bob Spencer說,市政府的綠屋頂是西雅圖市最早施作綠屋頂的案例之一,此處與之前看到的消防局屋頂栽植草地不一樣,看起來比較沒有生氣,這是因為每一個綠屋頂都會栽植不同植物。
他並說,至今持續監測市府綠屋頂可以處理降雨的滲透量是多少,另流入屋簷雨水收集管的雨水,也會集中到地下室,作為沖馬桶用水使用。
再看西雅圖市圖書館系統,除了市區總圖為國際知名的生態建築,其分圖- Ballard圖書館雖較小,卻也一樣是生態建築,此館亦使用綠屋頂。
Ballard圖書館的館理員 Ellen FitzGerald說,這棟建築10年前興建時斥資2000萬美元,綠屋頂的結構有其特殊設計,初期較綠,有 6吋高,後來這些植栽都不太需要照顧,生命力強,因非雨季,現在看起來是黃黃的一片。
這片綠屋頂可以過濾雨水、減少都市逕流,還可收集雨水使用;另西雅圖市有收集這類都市逕流檢測水質,了解逕流的處理品質。
她還笑說,綠屋頂的植栽讓整棟分圖的溫度低許多,可省空調,有時搭配空調還會略涼了些,顯示節能功能確實存在,冬天則有助室內溫度暖些;還可以吸收都市降雨量,減少雨水逕流的水量。
Ballard 圖書館既然是生態建築,內部還使用回收建材,例如櫃台用水泥跟回收塑膠製成的火石板打造,且沒有使用釘子;椅子也是非生長多年樹木的夾板(回收木頭製成)做成;天花板等處所見各色建材,則是來自造船廠的回收建材。
電源使用方面,她說,在天花板架設太陽能板,可提供圖書館 10%用電;其次,也購買德製新式太陽能板,裝設在大門右邊的落地窗上,這種太陽能晶片裝在玻璃之間,能在垂直面,非太陽90度直角照射時發電,可提高建築使用太陽能發電的面積使用率。
此外,內部有空氣監測設備,測量風速和方向,也有面板顯示太陽能發電量及使用情況等,可以讓來圖書館看書的社區民眾與下一代感受到生態建築發揮作用的實況,本身即是推廣生態建築的活範例。
由於 Ballard本身由木頭與挑高落地窗構成,加上種種環保生態科技與仿效大自然功能及工藝設計的融合,開館以來深受社區民眾喜愛。
Ellen 說,舊館距離新館一個街區外,約7500坪,新棟是 1萬5000坪,但是每天(含假日)有1、2千人次到館內造訪,造訪人次跟書流量都是舊館的 2倍,父母常帶著孩子長時間在圖書館看書,證明這是棟成功的生態建築。
此外,西雅圖市約有55座市民花園,面積約與台灣各都市的社區公園相當,不同的是全部提供市民租地栽種花朵,市民只要年繳約35元美金,就可以擁有一塊面積種花,還可採收回家插花使用,深受當地人喜愛。
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Nancy Rottle說,有許多民眾排隊等待機會中。
另外,西雅圖市區也可見少數人行道植栽已採自然排水系統,而非傳統下水道系統。都是仿效自然濾滲雨水的公共建設,可淨化、減少都市的雨水逕流水量。
【2008/10/20 中央社】

 

率850城市簽氣候變遷計畫 西雅圖減碳亮眼
美國聯邦政府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141國簽署),西雅圖市卻發起全美 850個城市簽署西雅圖氣候變遷計畫,減碳成績遠遠超前京都議定書目標,他們仿照大自然運作的模式整治河川、滲濾雨水逕流、蓋綠建築、公投百年綠地計畫與復育水岸,全力增加綠地中。這值得台灣借鏡參考。
西雅圖市人口約52萬人、面積 369.2平方公里(其中 217.2平方公里為陸地, 152平方公里為水面(約占41.16%)。
西雅圖是美國西北最大城市,她的知名度不只因電影「西雅圖夜未眠」在當地拍攝,而是因為西雅圖人尊重大自然的意識明確、付諸行動,散發出自然與人文揉合的親和力,讓世人難以抵擋西雅圖所散發的魅力。
西雅圖因為波音公司與微軟等科技產業在地發展,住民水平整齊,因而與歐盟國家一樣,十分重視生活品質與生態平衡,民意所趨,政府施政方針亦不會輕忽環保;不論是民眾或政府,早已認為環保與經濟是齊步走的關係,他們將人類的聰明運用在綠色經濟上,從保育鮭魚觀點,串聯到全球抗暖化產業,打造優質生活。
西雅圖市正是率領美國上百個都市,率美國聯邦政府之先,響應全球減碳活動的靈魂都市。
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通過京都議定書,規範主要工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希望簽約的141國能在2012年時降低1990年CO2排放量的7%;但是溫室氣體排放量全球名列前茅的美國並未簽署(另一個未簽署的先進國家是澳洲)。
西雅圖市政府Climate Action Now協調員RachelR.Smith指出,西雅圖市長Greg Nickel於2002年當選,2005年遇上雨水不足、西雅圖缺水,使得Greg Nickel認為節能之外,還要投注綠色經濟發展;但他始終得不到聯邦政府協助,於是他串聯了 141個城市簽署與上述京都議定書一樣內容的「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議U.S.Mayors Climate Protection Agreement」。
Rachel說,累計至今,全美如今已有850個城市、約8000萬人(與德國人口相當)參與。
而且當此協議的會議在西雅圖召開後,也形成一個組織,他們寫信呼籲聯邦政府投入減碳行動。
至今 850個城市串聯起來的行動力與影響力,已經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John McCain)注意到,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他們必須要有行動與對策因應,相信來自民意的壓力,接下來幾年會有更大的進展。
上述簽署並非紙上談兵。Rachel說,西雅圖政府向外資詢後從三個層面思考具體作為,包含「政府」、「當地業者」及「居民」各可以做什麼?
其中政府推出幾項具體政策,「增加更多人行道、增加更多單車道、增加更多綠建築節能標準,以及建造從機場到華大的輕軌」。
她說,政府要做的事是,「提供人民不同選擇,讓人起床後想的第一件事是,『我今天要穿什麼上班?而非苦惱車要停哪?』」
市府並與星巴克企業、西雅圖港合作,希望他們能提出鼓勵員工騎單車、搭公車等大眾運輸系統的獎勵措施;政府也跟企業合辦活動宣傳環保知識。
例如交通工具上西雅圖渡輪的順序是單車優先,以尊重態度讓民眾愛騎單車,當地公車早就提供三個腳踏車架,免費為騎單車乘客載單車;這樣的實作成果,讓西雅圖市上下班尖峰時間的壯觀畫面中流露祥和氣息。
第三則是跟 100多個社區團體結合,舉辦教育、演講等活動,也發送省電燈泡、環保袋;提供資訊幫助家庭節約能源,例如發放教育 DVD傳遞提醒關燈、空調幾度及輪胎壓何種狀態最省能源。
政府部門也率先不編列預算買罐裝水,並提供冰箱、飲水機,鼓勵自帶水瓶;與學校合辦環境變遷議題繪畫賽,得獎作品印成 T恤在西雅圖美術館販售,這也是Rachel喜愛的活動。
西雅圖市落實綠色生活的態度與策略明確且多元,至今上述種種策略的執行已達到可觀績效。
Rachel 說,市府最近一次跟市議會報告時,已能「很驕傲」的公布,進度超前京都議定書的目標,即比1990年 CO2排放量少7%,已達到少8%。因此,新目標已訂出,2050年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少80%。
台灣地方政府,其實也可以仿效西雅圖市的自發行動,聚沙可成塔。
【2008/10/20 中央社】

 

西雅圖新興自然排水系統成效佳 國際注目
都市雨水逕流對河川造成污染,為了在淨化與防淹水間取得平衡;西雅圖工務局在社區推動自然排水系統的成功實例,吸引日本政府11月將前往觀摩;新興排水處理系統也運用在改造貧民社區High Point中,已受到國際關注。
西雅圖市政府工務局經理 Bob Spencer說,他們選擇在社區既有的傳統街道排水系統進行「自然排水系統」替代計畫street edge alternatives;該計畫早自2001年開始,執行成果相當不錯,在華盛頓大學學生幫助下,第一年的水處理率約98%,第二年就達到99%。
何謂自然排水系統? Bob說,在2001年啟動的首個案例中,將美國住宅區私人庭園與街道造景融合,原本庭園外的排水道變成較大面積的植栽草溝,側面圖非水平而是內凹,草溝之下才是排水管;街道在綠地增加下變得窄些,並從直線變曲線,植栽選用生命力強的原生品種,使得社區更像自然景觀,而非傳統社區模樣。
他說,以水處理而言,原本是直接下到傳統排水溝,但改為自然排水系統後,雨水必須經過土壤的濾滲,才會下到排水管內;一來可以淨水,二則補充地下水,即可減少逕流的水量。
西雅圖工務局工程設計師MASAKO說,草溝的土壤結構是先鋪上有機土壤,水會滲濾到土壤,最下層才是不透水底層;後來因植物生長穿透,已可讓水自然滲透到地底下;至於草溝下陷程度,採電腦模型漂浮模式swimmodel模擬水文模型估算,原以為可滲透0.5吋,實則可滲透 2吋。
這套設計可依不同環境計算、變更。日本政府11月也將派員向西雅圖觀摩學習。
大雨來襲時,排水系統的水位會達到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 Nancy說的較高位,將會直接流入防洪溢流孔而注入河川,未經污水處理廠處理;採用自然排水系統可減少逕流量,污染河水的情況將得以改善。
Bob 說,此社區的水最後排到鮭魚出生地PipersCreek,減少污染河川即可保育鮭魚,而鮭魚的健康有助於其游經的流域,以及與其有上下生物鍊關係動植物的健康與生態平衡。
也因為上述植栽設計讓路變窄,且有曲線設計,車行駛至該社區速度減緩,確保大人與小孩行的安全,居民更願意出來活動或溜狗;植栽原生品種生命力強,降低維護成本。
一對週末在自家庭園修剪花草的夫妻說,「去(2007)年12月降雨多,卻沒用到抽水馬達,這個設計應該是有用。這裡樹木變多,鳥也出現了;不過住戶若是老人的話,要照顧花草會較吃力。」
另一個受到國際注目的是美國聯邦政府「希望工程」中,一個改造貧民社區的案例。
該計畫執行經理Tom Phillips說,聯邦政府補助3500萬美金,實際完成需花費 2億美金,全部完工將有700戶住家,占地逾120英畝、約90幾公頃,共分 9個區域;共計5個建商參與。
此計畫用地早於1942年世界二次大戰時,原本由聯邦政府買下給波音公司員工居住使用(當時製造雷達與武器等),戰後聯邦政府將土地轉讓給西雅圖住屋管理局,1953到1990年間,此社區變成低收入戶住宅區,且是毒品交易猖獗的危險地區;現在啟動HOPE 6 計畫重新打造。
他說,此方案融合 3個設計目標,要創造健康舒適的環境、創造高品質社區,並傾聽居民意見、與他們合作打造本案;該社區目前有一戶售價60萬美金的房子,也有年收入 3萬美金以下的低收入戶月付三分之一薪水租賃,還有專屬銀髮族居住的房子。
由於外觀根本看不出低、高收入戶間的區別,且房子也是使用環保建材與節能設備的綠建築,仍有人大排長龍等待住進High Point。身為執行者,他從高收入社區搬到High Point住,這就像期待孩子成長一樣,他也在期望這個社區會如何發展。
社區的水處理也是採自然排水系統,人行道鋪面亦是滲水材質;該社區的自然排水系統的植栽草溝土壤深約15吋,其下才是有孔的排水管,表面植栽一樣是有下陷設計,以利雨水流入土壤濾滲。
他說,該社區還有一個人工大湖蓄集來自社區自然排水系統的水,水位高時會流出、排入河川;此模仿水文系統的設計不僅能濾滲水質,也證實若沒有採用自然排水系統,該湖蓄集的水量將是現況的 5倍。意味逕流水量減少。
此外,這個社區改建時,都會將原本的樹木留下,絕不會砍斷或遷走;大樹下也成為居民喜愛的活動空間。
該社區還有社區協會舉辦各式社區活動,例如美食烹煮促進人際交流。
Tom 就發現低收入戶孩子會跑到高收入戶住家院子嬉戲,原本該戶夫妻很煩惱,但當他找人幫忙,一同前往該戶院子時卻看到一個有趣的畫面,這對夫妻正端出檸檬水給孩子喝,並教孩子走前要收拾東西,歡迎他們再來玩。他說,這證實環境設計促進兩個原本不往來階級的互動,目前也未聞毒品買賣。
Tom說,該社區目前有35%是原住戶,他們多屬非英語系民族;但社區內的市民花園裡、外,卻都是他們的婦女栽種的花草美化環境。
此案兼具讓低收入戶住在正常環境、又落實綠色經濟與建設的實例,已受國際注意。Tom說,他們即將架設網站,供人查詢了解。
用心納入多方考量的現在,已可見諸多美好轉變,可見的未來,High Point或將發展成為生態平衡的聯合國社區。
【2008/10/20 中央社】

 

單車道綠建築農夫市集 打造西雅圖綠景
因應氣候變遷,西雅圖全市有增加綠地共識,也推動各式全新復育工法。但長遠而言,仍需要人們改變生活習慣,才能落實。因此,西雅圖已執行10年單車計畫,要讓三分之一人口騎單車通勤、推展綠建築、發展近地栽售的農夫市集,減少運輸汙染。
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Nancy Rottle說,西雅圖市議會2006年已經通過10年自行車總體計畫,將增加單車道,以減少開車人口。
相關資料顯示,這與歐洲近30年來積極發展環保產業原因一樣,都是受到1972年能源危機影響。能源危機發生後,西雅圖開始推廣騎單車,1992年到2000年間,上午 6到 9時,曾提高 57%的單車騎乘率。
目前西雅圖騎單車運動的人口約占總人口52萬人的36%,約4000到8000人,又如單車道Burke-Gilman一天約1800人使用,假日達2200人。
美國人一年開汽車、買車交通費用約8000美元,若是改成騎單車,將少於 200美元。因此,西雅圖市政府盼藉由公共建設提供單車騎乘環境,讓更多人騎單車。
這個計畫斥資3200萬美元,將自2007年的67哩單車路程,增至2017年的 452哩,目標是讓三分之一西雅圖人騎單車上下班、減少三分之一單車交通事故。
這個計畫並鼓勵企業自訂規則激勵員工騎單車上下班。
當地一建築事務所MITHUN協同主持人SEAN CRYAN說,他自己心臟開過刀,之後騎單車上下班,對健康有益;他也鼓勵員工騎單車,打造男、女淋浴及更衣間,也在車庫裝置單車停車架,每個月來回騎 8趟以上就補貼20美元獎勵。
他笑說,現在 200名員工,已有夏天40名、冬天20名騎單車上下班,全年平均約25名騎單車;每年 5月是美國自行車月,全公司會有60到80人參加;另西雅圖市也陸續有單車停車架設計比賽進行,推廣騎單車。
歐美住宅區與商業大樓分隔的情況,已被重新檢視,他們希望人口集中居住,土地更有效利用,以減少綠地因人口增加而被侵蝕的情況發生。
目前西雅圖市區諸多新建案就屬於住宅樓,政府以補助或賦稅優惠等措施鼓勵建商興建生態建築。
以建商VULCAN為例,近期有 9大建案,當中居多都是生態建築,並有獲LEED金、銀獎的建案,當中還有微軟分部及 20%供低收入戶居住的建案;推廣層面十分多元。
High Point貧民社區改造也都採生態建築,使用低耗能熱水器與家電,社區透水面積大、採自然排水系統,使用回收建材。一樣是低收入戶居住的房子,誰說生態建築一定貴?恐怕是被有心人士刻意製造的迷思。
另一例是已吸引國際注意的西雅圖總圖,座落在市區,是一座拆解、重組建築與圖書館區位設計的新穎地標。
參與該案的建築師Samuel Miller說,這個建築由大量玻璃帷幕與鋼骨結構完成,結構有 5個盒子組成,包含地下停車場、大廳、樓上的會議室、再往上的白色快書庫及最頂樓的管理區(集合網路查詢與圖書館理員於一區,提供完整資訊服務)。
他並說,總圖的螺旋式藏書區,打破、貫穿樓層分隔,提高書的排序空間使用效率,又因每一區有序號,螺旋連貫的排列,提供有彈性插列新書與類別的功能;再者空調的使用改自地面排出,運用冷空氣較重的原理,讓空調維持在人身高範圍,而非從上而下排出,對照空間貫穿的超高建築,大幅節省能源使用;另玻璃帷幕光照強的面,亦使用網點玻璃隔熱。
他強調,建築包含結構、機械系統、人們怎麼使用這棟建築及美麗的外觀等,結合所有元素,並達到平衡點,不能抽走一個元素,包含有效率使用能源,把所有元素美麗的呈現,是一項挑戰,也才能完成一棟成功的建築。總圖在西雅圖,已是相關價值的最佳示範之一。
農夫市集又是西雅圖人以每日生活落實抗暖化價值的社會變遷足跡與證明。那是由農夫自發組成的市集,主要銷售有機農特產,每個市集一週營業一天,目前 7個成一週循環;每天開幕前,居民都已排隊在外守候。
發起西雅圖農夫市集,現任西雅圖社區農夫市集聯盟負責人的Chris Curtis說,大學社區農夫市集University District Farmers Market是最老的市集,成立於1993年,第一天只有13個農民、 600位左右的顧客,現在已有60個農民、5000多位客人;聯盟共計 7個市集,整個西雅圖有11個。
她說,農夫市集所售農特產 70%來自單程距離57哩外Puget Sound的農作物,對照美國大部份農作物至少運程1500哩,省下不少運輸成本與污染問題;農夫市場的農場都是10公頃以內的小型農場,種植種類很多元,從春天到晚秋都可採收,冬季仍有人賣馬鈴薯跟甘藍菜,也有人賣加工農產品的有機果醬、起士、蛋等生鮮。
她說,市集農夫直接販售,不經過批發商,且差不多75%到80%都是有機農場產出的。
市集還會結合活動舉行,例如找來當地餐廳主廚,現場採買市集食材烹飪比賽,連副市長Tim Ceis都前往參加、擔任評審;也有社區音樂演奏者現場演出管弦樂;當然還有民眾現場即興演唱或演奏。
農夫抱著她的女兒說,他們一家現在可以依此生活。Chris舉例,2大把有機萵苣,在市集直售給消費者,農夫可獲 1.5元美金,若賣給批發商只能獲得美金19分的出貨價。
因應今年全球原物料上漲,農夫市集產品售價漲約10%到12%,但很多超級市場漲幅超過 12%,農夫市集售價仍合理。
前往市集的居民周小姐就說,她的家庭早在住台灣時就重視飲食健康,這裡的食物美味、健康,她很喜愛,有的農夫還開放消費者去看他們的農場。
不只發起人、消費者,農夫也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
除了有機認證,現場還有懸掛「鮭魚安全」的認證標章;那位農夫說,他們的農地栽種模式會影響河川水質,不使用農藥等有機施作模式,不傷土壤與水質,有利鮭魚保育,也就是有利整個生態及所有生命。
此外,還有位華盛頓大學電腦系教授 Steve辭去教職,成為農夫市集的一員。被問到原因為何?正在賣菜的他笑說,「因為我喜歡住在鄉下種菜給人吃啊!」
Chris 表示,農夫市集幫助農夫、有益生態與食品健康,但也面臨年輕人不愛務農的問題,現在華盛頓州立大學開設 4年學制的有機農業學位,以吸引年輕人注入。採訪現場確實看到有幾攤是年輕人在販售。
Chris 說,聯邦政府已經愈來愈關注小型農業與農夫市集的發展,全美有5000多個農夫市集,營業額總計約20億美元左右,雖然還不能跟3000萬人每天食品消費額相比,但農夫市集可以帶動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育。
這又是一個西雅圖人生活價值與習慣變遷的實例,所有享受過物質便利的人,都對地球抗暖化有一份義務該盡,方法與信念得當,環保之路已在全世界發展出多元化的新生活運動,救地球等於救自己。
就像巡迴全球1000多個城市,想喚醒全人類一起抗暖化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言,這絕對是道德與政治問題;他也做了個比喻,天秤兩端,一邊是黃金、一邊是地球,你選哪一邊?但他強調,這是個不當的比喻。
人類又像是他演講時比喻的青蛙一樣,放在溫水中煮毫無危機警覺性,需要一個巨變或是外力拉它離開,才會驚醒。
西雅圖、歐盟、日本等國已花費數十年全力投入各種環保產業、發展綠色經濟,這些動人故事若能驚醒觸動各國加入,一起攜手合作,地球及人類一定能獲救,畢竟沒有人能在失去地球之下得到黃金。
【2008/10/20 中央社】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黃河溼地萎縮 面積超過兩個北京

  • 2008-10-12 中國時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自然科研部門的最新調查研究發現,黃河源區溼地在一九九○年至二○○四年的十四年間出現持續萎縮,面積高達四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市總面積的兩倍之多。

     據《新華社》報導,在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的支持下,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在二○○五年開展對黃河源區溼地變化的持續研究。

     中國科學家們從衛星遙感圖片進行對比、判譯後,發現源區溼地面積已從卅八萬平方公里,萎縮至四年前的近卅四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萎縮二千八百多平方公里。

     科學家們發現,前十年平均每年萎縮面積超過二千三百平方公里,後四年的萎縮速度更加快至每年平均四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後四年的萎縮速度是前十年的一點八倍。

     青海省氣象台指出,據實地調查,黃河源區溼地自二○○五年以來仍在加速萎縮。不過,報導沒有說明導致溼地出現萎縮的主要原因。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即湄公河)的源頭。青海省瑪多縣被譽為「黃河源頭第一縣」,境內的扎陵湖、鄂陵湖均在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中榜上有名。

     青海省氣象研究所所長李鳳霞說,黃河源區的溼地以沼澤溼地和湖泊溼地為主,兩者面積之和佔溼地總面積的九二%以上,河流溼地的比重較小。

     中國科學院去年七月發表的同類型研究報告也指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溼地近四十年來的退化具有普遍性,黃河源區溼地系統空間分佈格局的破碎化和島嶼化程度顯著加劇。

缺水!綠洲成荒漠 特產沙塵暴

  • 2008-09-30 中國時報 【林克倫╱甘肅民勤報導】

 ▲築高牆擋風沙成為當地房屋特殊景觀。(林克倫攝)

     不到民勤,不知水有多珍貴。位於河西走廊起點甘肅武威北邊的民勤縣,在中國十分著名,其為中國綠洲沙漠化最嚴重地區,也是華北、長江中下游乃至是台灣沙塵暴的發源地,從昔日富庶綠洲現化為茫茫片片沙漠,問題全出在「沒水」。

     由武威往北銜接民武公路,原處於河西走廊山峽內的翠綠公路景觀,頓時變成一望無際的灰黃景色,碧藍近乎透明的天空夾雜著些許白雲、煞是好看,然地平線內卻是黃土片片,在公路兩側的高大密集柳樹外頭,遍布著各式防沙耐旱植物,以及兩大沙漠的滾滾黃塵。

     走在民勤,好似身處台灣西南海邊的木麻黃防風林區,當地水源欠缺、紫外線強、風沙大,且沙塵暴在民勤算是見怪不怪的特產,據統計,民勤年均風沙天氣一三九天、沙塵暴日三七天,儘管造訪的九月是風沙較小的時節,在戶外奔走一天下來,拿衛生紙清理面孔,依舊烏黑。也難怪愛美的婦人女子們會用絲巾將臉部包得密不透風、僅露出雙眼,而被烈日灼燒黝黑的膚色,則令人分不清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我們民勤都是漢人,少數民族主要住在祁連山」,一位鄉政府人員開玩笑地說:「風沙大,臉都被吹得走樣,所以看起來不像漢人!」

     「沙上牆、羊上房,毛驢走在屋頂上」是形容當地風沙強勁的諺語,民勤地區的土坯房屋造型都是「囚」字形,外頭建起一堵高約四公尺高牆阻擋風沙,房間分散在「口」字四周,中間庭院則可曬農作物,屋型十足反映出民勤生活條件之惡劣。

     徒手挖掘、湧泉即來的景象,早是年過八旬老人家才有的記憶。

     民勤的風沙線長達十三公里、沙層厚度三至六公尺,流沙正以每年八公尺速度向民勤綠洲逼近,公路邊還散落著搬遷戶遺留的殘破房屋,眼前荒涼景象任誰也想不到,在清朝末年時,此地可是碧水藍天、芳草樹林綿延。

     攤開民勤縣地圖,可發現沿沙漠交界區有許多以「井」為名的村落,一九七○年代末開始的大肆開墾,因石羊河水量不敷使用,村民們開始打井超抽地下水導致地水位嚴重下降,據官方統計,面積一萬五千九百平方公里、約台灣一半大的民勤縣,水井數量曾高達一萬多口。

     嚴重超抽地下水不僅讓水位下降,也帶來水質鹽鹼化後遺症,水質鹽鹼性強不適合飲用,只能當灌溉用途,既然水資源稀缺,在參觀陳天華的新房時也發現,「浴室、廁所」是奢侈品、也不需要建。

     現年八十四歲的張爺爺,家門前有一條自來水管,三天定時供應一次、每次卅分鐘,一缸子約五十公升自來水一家六口用三天,陳天華家的自來水則是五天一次,「年輕時候在河裡洗過幾次澡,用手挖一挖,水就冒出來了」,出生於民國十四年的張爺爺回憶說:「後來水開始緊張,也沒水可以洗,只進城上澡堂洗過兩次」。問到洗澡的感覺,他說:「時間太久、早忘了!」

居延海 戈壁綠洲重現

新華社

位於內蒙古最西部阿拉善戈壁深處的「居延海」,水面面積已達卅五平方公里,周邊生態狀況逐漸好轉,大量鳥類棲居,居延綠洲開始恢復生機。

「居延海」是祁連山的黑河水注入形成,廿多年前上游用水無度,終在一九九二年徹底乾涸。近年來大陸全面整治後,終讓「居延海」再現。

【2008/10/10 聯合報】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改造黑水溝 北縣打造親水河廊

  • 2008-10-27 中國時報 【林金池╱北縣報導】

     新莊中港大排變身台灣清溪川進入最後倒數,台北縣政府昨舉辦「桃園三結義,老城穿新衣」造勢活動,縣長周錫瑋、副縣長李鴻源誓言打造全國最優美親水景觀,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模範。

     縣長周錫瑋、立委李鴻鈞、新莊市長許炳崑、縣議員黃林玲玲、葉正森、劉新龍,以及新莊代表會主席蔣根煌等上百位地方民代,昨天齊聚新莊體育場,參加中港大排河廊改造舉辦第六十場地方說明會,有上千位關心民眾共襄盛取,現場鼓陣、舞龍舞獅、鞭炮聲震耳欲聾,熱鬧滾滾。

     周錫瑋表示,長二點三公里的中港大排是有名的「黑水溝」,配合副都心都市計畫,縣府計畫「截汙引清流、景觀大改造」,營造成為親水河廊,全面改寫新莊生活環境,成為全北縣甚至是全國最漂亮的親水河廊。

     李鴻源說,預計民國九十九年完成的中港大排河廊旗艦計畫,沿線將設置十一座景觀橋梁,這次計畫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視,未來將複製到其他國家

疑設計不當 排水孔愈修愈小 北港口庄百頃田淹

  • 2008-10-01 中國時報 【許素惠╱雲林報導】

     北港好收南重畫區農田排水孔,原本足以容納一頭牛經過,重畫後竟連一個人都無法通,地方接連向縣府反應三個月都沒改善,此次颱風大雨積水宣洩不及,導致百頃農田泡湯,農民大為光火,將到縣府抗議。

     「早知道這樣,乾脆不要重畫!」劉厝里長吳水木氣慎難當說,未重畫前,無論下多大的雨都不會淹水,大家以為重畫後會更好,沒想到只是農路鋪上柏油,遇雨才知道「代誌大條」啊!

     縣議員蔡岳儒質疑排水箱涵設計不當,「那有排水孔愈修愈小的?」他說,未重畫前該區排水孔足以容納一條牛經過,施工後,連人都難過去,難怪無法有效宣洩積水。

     劉厝、頂庄、好收等農民從七月初就向縣府相關單位反應,希望速予改善。不料,地政處、水利處、雲林農田水利會互踢皮球,經過三個月都沒下文,百逾公頃農田接連飽受卡玫基、鳳凰、辛樂克和薔蜜等四個颱風侵襲,花生、水稻等一再泡湯,農民實在「凍未條」,群情激憤說要抗議。

     縣府解釋,該重畫工程完成,農田排水管轄已移交農田水利會,應由水利會處理。可是,農田水利會卻說,工程是縣府做的,應由縣府善後。農民無奈,不知誰說的才算。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行水區建屋 絕不能縱容

辛樂克颱風重創台灣,南投廬山溫泉區山崩水淹、屋倒樓塌的慘狀令人痛心,這種災變其實可以避免。

回想二○○四年敏督利颱風,台中縣和平鄉谷關溫泉區因大甲溪水暴漲,淹沒多處溫泉旅館及設施,其中一幢興建中的大型飯店就正在行水區的轉彎處,本身受到洪水直接衝撞外,也阻礙了水流;另一受災處是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溪旁一家溫泉山莊,在溪中興建堤防圍地增建休閒設施,使得該處溪床少了一半,洪水一來撞破堤防造成業者損失。

再看這次廬山溫泉淹沒或倒塌在洪水中的旅館,應該都是蓋在塔羅灣溪行水區內,只是因為國內治水慣以水泥堤防或駁坎限縮河流行水範圍,業者更爭相在河邊搶地興建「景觀飯店」以招徠顧客,導致河面愈縮愈小,有的溪流變成一條大水溝(廬山溫泉區就是這樣),山洪一來,無處宣洩,當然溢流造成重大損失。

台灣的觀光溫泉區多在山區,幾十年來因為商人只圖私利、官員執法怠惰、民代關說包庇,造成濫墾濫建、圍地自肥情形嚴重,除了廬山,台中谷關、南投東埔、台北烏來、高雄寶來,哪一處不是如此?

可悲的是長期來政府處理的態度都以「就地合法」的方向尋求解套。除了安全問題隨時引爆外,景觀凌亂更是台灣溫泉區觀光發展的毒瘤,外國人不會想來台灣泡溫泉,台灣人也寧願到日本泡景觀優美的溫泉。

廬山許多飯店侵佔河川地,導致這次災情慘重,業者或有私心、或許無知,但縣政府長期縱容觀光區違法濫建,才是問題所在。

台灣一年平均雨量是兩千五百毫米,在世界上算是豐雨地區,但降雨期不均,枯水期常只看到一泓淺水,盡目所及幾乎都是石頭,這就是台灣所謂的「旱溪」;但暴雨期間則鋪天蓋地沖向河口。豐枯水期河道寬度需求差異極大,治水就要順水,尤其現在因為氣候變遷導致大氣環流變異大,給水流的行水空間要儘可能大,河川岸邊能不利用就不利用,儘量作為洪氾時的氾濫區。政府絕對不能縱容民眾在行水區搶地建屋的行徑。

【2008/09/18 聯合報】

斷橋解析》河床沖刷 橋梁殺手

【聯合報╱本報記者蔡惠萍、楊正敏】

橋梁沖刷監測系統安裝在大度橋第12號橋墩,曾經歷艾莉颱風的考驗。 圖╱國家地震中心提供
一颱斷六橋!一場辛樂克颱風,讓后豐、牛眠、五虎寮及甲仙等四座省道橋梁倒塌斷裂,另外兩座則是位在鄉縣道上,后豐大橋更奪走了至少兩條人命,迄今四人失蹤。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台灣橋梁特別脆弱,禁不起風吹雨打,原因出在哪裡?

大小危橋 全台228座

目前全台26550座橋梁,省道橋梁2228座,另外還有500多座國道橋梁、鐵橋,還有上萬座的鄉縣道轄管的橋梁。其中像后豐大橋被列入亟待改善的省道橋梁共有40座、鄉縣道有188座,還有不少是受限於經費沒有被列在其中的潛在危橋,換言之,全台至少228顆不定時炸彈。

事實上,河床沖刷是台灣橋梁最大的「殺手」,根據公路總局調查,40座需改建的省道危橋中,17座都是肇因於河床沖刷。

橋墩裸露 像得牙周病

台灣因中間有綿長高聳的中央山脈,河川多半是東西流,因此南北通行的交通系統都需要跨越眾多的河川,而且台灣屬年輕地質,容易移動,河床比預期低,加上人為濫採砂石。交通部長毛治國就曾形容台灣橋梁面臨河床淘空、橋墩基樁裸露嚴重,就好像得了「牙周病」一樣,「牙肉萎縮、牙根露出」,使得台灣橋樑面臨嚴酷考驗。

洪水地震 兩項大挑戰

中央大學橋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仲宇指出,台灣橋梁最大的兩項挑戰一是「地震」,一是「洪水」。台灣橋梁在設計時沒有想到會發生九二一地震,「好比人有抵抗力,但對上新病毒(九二一)就垮了。」不過,九二一並沒有造成太多橋損,九二一真正的影響是造成大範圍土石鬆動,之後在每次颱風後,隨著洪水破壞橋梁。

另一方面,氣候變遷也是老橋的新考驗。王仲宇表示,近幾年來的暴雨、土石流,尤其土石流的泥流夾帶石頭,導致上游流下來的石頭動量大增,也加大了切削的能力,每年汛期來時「就沖刷深一點」,一個晚上就能沖刷2、3米,加上石頭又有側撞能量,對老橋的考驗更大。

他表示,雖然橋梁在興建時都有照標準工程規範,但一次又一次的天災,讓橋梁設計強度被消耗,新的河川沖刷作用力,遠遠超過當初河川作用力的設計,直到在一次比較大一點的颱風中,當負荷力超過它的抵抗力,橋墩「跪」了下來,橋就斷了。

王仲宇形容,洪水沖刷比較像是流行性感冒,「你知道在大流行了,可以事先預防,」就像颱風、豪雨可以事先測知一樣,地震則像是無法預測的車禍意外,不論是流感或是車禍都是屬於「急診」,橋可以斷,但絕對不可以發生死亡事件,否則付出的社會成本非常高。

腐蝕老裂 像得慢性病

至於橋梁腐蝕、老裂就像糖尿病、血脂肪等慢性病,「雖然不會致命,但醫起來很麻煩,蠻頭痛的問題,」而且成本也很高,慢性病的發生通常就已經多多少少有些徵兆,包括變形、傾斜等,因此就需要透過新的科技來達到橋梁預警效果。

除了透過新科技的協助,橋梁興建單位在未來改建或是新建也會在建築工法上,會特別加強橋梁抗洪的安全系數。公路總局表示,在橋梁設計時就會特別考慮地質與水文狀況,以大甲溪為例,因為上游蓋了攔砂壩,導致河水宛如一座小型瀑布,河面急陡、形成「跌水」現象,導致橋梁基礎被淘空。

公路總局在改建或新建的橋梁時往後把將橋墩基礎加深,且將跨距加大。公路總局解釋,因為橋墩對於河面來說就是一個「障礙物」,如果將跨距加大可以減少橋墩數量,也有助於減少河水與構造物的接觸面。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無人大船 從印尼漂流2826公里到蘭嶼

「自動」航行印尼籍海上工作平台「TRANSTAR 2501」昨天清晨擱淺在蘭嶼朗島部落海灘上,島上海巡署官兵立即封鎖現場。
圖片╱讀者謝振國提供

印尼哈力達(Harida)集團所有的「TRANSTAR 2501」海上工作平台,六月十五日因鋼纜斷裂,在海上失蹤漂流一百一十六天、近三千公里,前天中午漂進綠島海域,被海巡官兵發現,昨天清晨擱淺在蘭嶼鄉朗島部落外海邊。

「TRANSTAR 2501」長五十公尺、寬廿公尺、高四公尺,有兩個籃球場大,平台上並有廿餘輛大型機具,在海上迷航漂流長達三個多月,航程至少近三千公里,沿途海域要經印尼、菲律賓上千小島,竟未被其他船隻發現,也未擱淺到沿途小島,聞者莫不驚呼:「太玄奇了!」


「島上最缺挖土機,船上有這麼多挖土機,不留下來真可惜。」蘭嶼島上鄉民昨天一早得知有「大船」擱淺,爭相走告,還有人帶相機拍照留念,七十二歲雅美族鄉民謝紅顏說:「活這麼大把年紀,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船擱淺」。

海巡署台東海巡隊巡邏艇前天上午在綠島南方約廿五海里海域,發現這座海上工作平台,以每小時零點七海里速度,隨洋流往北漂行,登船檢查發現平台上有九輛挖土機、七輛砂石車、四輛推土機、五台發電機及五台不明作業機具。

隊長陳泗川表示,擔心工作平台碰撞到過往船隻,除在平台周邊架設夜間警示燈,也增派巡邏艇隨行戒護,警告過往船隻,並通報花蓮港務局、台東縣政府環保局緊急啟動「東部海事緊急災害應變小組」。

昨天清晨五時,「TRANSTAR 2501」在蘭嶼朗島部落外海邊岩礁擱淺,因它沒有動力,也沒有油料,沒有漏油危險;因平台四周都有防撞軟墊,也未毀損。

花蓮港務局查出「TRANSTAR 2501」是印尼哈力達集團所有,海巡人員才知它在海上已漂流一百一十五天,花蓮港務局已電請船東設法把它拖回印尼。

國內專門從事海底打撈與船舶拖運業務的「大川吉海事工程」公司表示,這座平台實在太大,拖回印尼的費用至少兩百萬元以上。

承包船險的日本海事檢定協會台灣分公司(亞東公證)副經理林耀光表示,「TRANSTAR 2501」六月十五日承載大量機具,由拖船準備從印尼小島哈馬后拖到另一小島昆達力,途中拖行的鋼纜斷裂,平台隨浪漂走失去蹤影。

船東立即通報東南亞各國協尋,也申報出險,因一直找不到,亞東公證公司上下都以為它可能已沈入海底,沒想到昨天接獲消息,竟平安漂到蘭嶼。

【2008/10/09 聯合報】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國道四號清水段 當心橋墩掏空

國道四號部分橋墩,在大甲溪暴漲時,恐直接面臨沖失危機。
記者 苗君平╱攝影

辛樂克颱風帶來的大甲溪惡水衝毀后豐大橋,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昨天表示,后豐大橋斷裂是上游興建水壩與攔水堰,導致大甲溪「千瘡百孔」,才會「報應在這一代」;他也提醒,國道四號部分橋墩緊臨大甲溪,溪水暴漲直衝堤防與橋墩,容易發生掏空,要提高警覺。

國道高速公路局苗栗工務段副段長林永基表示,國道四號跨越大甲溪的橋墩,外有沈箱保護,還有成排插椿,構成兩道防線,安全沒問題,溪水暴漲時,也會派人警戒。

鐘丁茂也是靜宜大學副教授,研究大甲溪生態環境有十年歷史;他表示,后豐大橋斷裂絕非盜採砂石所致,而是上游興建水壩與攔水堰造成。

他表示,大甲溪遇有豪雨,上游匯集溪水,如同萬馬奔騰般流入大甲溪,上游大石塊流進中游,中游碎石再流進下游,下游形成細沙流進大海,如此反覆形成地形平衡。

他說,日據時代起不斷在上游興建水壩發電,為避免少水庫淤積,支流也興建10多條攔水堰,阻絕砂石流下,日積月累,造成中下游砂石掏空,水流加速,衝擊、掏空堤防橋墩,形成嚴重災害。

鐘丁茂表示,水利署可以興建現代化堤防,國道工程人員也可以不斷保護橋墩,但溪水可從地面下掏空,固堤只是治標,過不了幾年又會回原點。

他說,目前國道四號部分橋墩與大甲溪緊臨,最為險峻,平時溪水沿橋墩順流,溪水暴漲就直接衝擊,外表難查覺,一旦橋墩底部被掏空,橋面很快就會陷落,後果不堪設想。

他建議,「拆壩」是唯一治本之道,大甲溪上游共有7座水壩,現在青山壩沒有發電,可優先拆除,或許讓部分砂石流下,填補流失量,只是政府以拚經濟為前提,要拆壩恐怕很難。

【2008/09/24 聯合報】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1度87.9元 德水費全球最貴

自由時報20080820〔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
英國為了節水,禁止民眾使用灑水器澆花,澳洲大陸成天鬧水荒,但是根據一份調查,德國才是全世界水費最貴的地區,平均一千公升(一度)要一.九一歐元(約八十七.九台幣),是調查中水費最便宜的美國的四倍。

是美國四倍 澳洲的兩倍

這份由油、電、水公用事業費率監督團體NUS顧問公司發布的季度報告指出,德國水費是美國的四倍,是長年為乾旱所苦的澳洲的兩倍。根據調查,比利時水費一千公升一.八五歐元(約八十五.三台幣),英國一.五○歐元(約六十九.一台幣),法國一.二七歐元(約五十八.五台幣);澳洲一.○五歐元(約四十八.四台幣),美國○.四七歐元(二十一.六台幣)。

德國消費者聽到這個消息,就跟英國人抱怨經常下雨卻還缺水一樣牢騷滿腹。一名讀者投書德國「世界報」說:「我們有很多水,只是被水公司浪費掉。德國人被敲詐,因為我們的政治人物都沒用,一錯錯了二十年。」

NUS認為,德國水費這麼高是因為費率由地方政府控制,而各城市都亟欲靠水費收入支應其他市政計畫,這種「隱形課稅」讓德國水費高居全球第一。

不過這種情況可能即將改變。過去五年來德國水費幾乎沒有調整過,而同期間英國水費漲了將近五十%,以這樣的速度,英國很快就會取代德國全球水費最貴的地位。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全台供水充裕 十月底前沒問題

  • 2008-08-18 【中廣新聞╱戴瑞芬】

    入夏以來接連兩次颱風,目前北部的石門水庫蓄水量達九成三;中部的鯉魚潭、德基水庫蓄水量達九成七;南部的增雯、烏山頭、南化水庫蓄水量達九承五,連原本已實施夜間減壓供水的澎湖,也因降雨達滿庫狀態,解除限水。台灣自來水公司表示,全台到十月底前可確保供水無虞。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馬上砍補助款 大潮州人工湖做不下去

自由時報20080803〔記者侯千絹╱來義報導〕
屏東縣政府全力推動的大潮州人工湖一案,行政院原已核定第一期計畫,將開挖五十公頃的地下水補助湖區,進行地下水補助及分洪,行政院已在今年的五月六日核定,新政府上台後補助款立即縮水,其中二點六億元要縣府自籌,縣府表示,該案研究多年,今年啟動主因就是土地款有著落,在政權綠變藍之後,卻突然變卦,後續推動困難重重。

大潮州人工湖開發總面積是三百公頃,兼具地下水補助及防洪,是國內首宗以人工湖補助地下水的案例,第一期計畫開發五十公頃的地下水補助湖區,作為先驅實驗計畫。

第一期計畫總經費十八點九億元,中央核定補助經費是六點一億元,其中,包含土地款兩點六億元及前期工程費三點五億元,剩餘工程款由人工湖開挖土石變賣後投入為工程建設費。

縣府指出,這項計畫經過多年調查與實驗,整體計畫啟動主因是土地款已有著落,沒想到,經濟部在今年五月二十三日函文屏東縣政府不同意土地補助款,中央突然翻案,讓這項計畫無法推動執行,昨請總統能依原核定內容繼續推動大潮州人工湖。

昨天中央並未對核定經費縮水的問題做出具體回應,水利署長陳伸賢表示,現僅同意第一期方案,做為日後推動與否的觀察指標。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共同視察東港溪整治工程,屏東萬丹鄉興化?地區百姓向馬總統反映颱風期間潰決的麟洛大排萬丹段堤防,多年來加寬河道的問題都沒有改善,水利單位只是一再修復護堤,一直在浪費公帑。馬英九指示政院治水要具有前瞻性,根據數據,採用最好的治水方案。

整治土壤地下水污染 高市邀學者獻良策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十三日電)高雄市環保局明、後兩天將舉行國際研討會,邀集一百多位產官學界國內外學者專家集思廣益,為全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獻良策,副局長王玨今天主持行前記者會為研討會暖場。

「2008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國際研討會」明天起一連兩天將在高雄市寒軒國際大飯店舉行,邀請美國、加拿大等國內外產官學界專家、學者約一百五十人共襄盛舉,深入探討港都水土污染現況,並提出可行改善方案。

王玨表示,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工商、民生等各相關產業產生的廢棄物或廢水,難免造成土壤及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污染,對環境與健康形成相當大危害,市府積極研擬改善計畫,希望明年高雄世運時能呈現最佳的都市風貌與魅力。

會中,王玨還率領環保局同仁一同揭開「最愛台灣、真情水土味、疼惜高雄好水好土地」車廂廣告牌,原本黑色的台灣地圖,揭開黑底後,一時呈現光明亮麗,象徵水土復育後的好山好水。

王玨期待在市府團隊多方努力,以及研討會國內外經驗交流分享下,將台灣已受到嚴重汙染的土地與水源作有效益的整治,回復綠色大地生機。970813

水庫停擺浚渫 標本兼治

  • 2008-08-03 中國時報 【陳易志╱特稿】

     白河水庫目前的儲水容量不到原設計一半,水利署清淤沙愈清愈淤,大筆經費投入水中「咚」一聲,泡湯!搶救水庫大作戰不能抱殘守缺,不如讓水庫暫時停擺,一勞永逸把危害壽命的沙石抽乾挖淨,才是標本兼治的辦法。

     白河水庫有如一座災難製造工廠,官員勘災行禮如儀,面對只剩三分之一儲水防洪功能,仍強調操控程序無誤,極力撇清責任,漠視碗公早變成淺碟,還用來裝丸子湯,怎能不溢出燙人?

     水庫由「凹」變「凸」,有人認為,「水庫山」其實也是座寶藏,淤積沙石浚渫標售,不但解決營建市場缺料問題,還能為公家挹注一筆財源,進而解決水患沉?,可說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但受到土石弊案連連的影響,反而因噎廢食,每個人都說不能碰,遑論要把水庫整座翻過來,傾倒出沙土。從中央到地方找不出一位夠氣魄的官員,挑起重擔勇闖難關,讓挺個「大肚腩」的白河水庫繼續禍害地方。

     問題是,台灣年年有颱風,病入膏肓的白河水庫找不到良醫,吃藥開刀都說不行,為今之計,只好在颱風夜請水利署相關官員集體到水庫下游民宅「LONG STAY」,藉以體會恐懼的滋味,或許可以腦力激盪找出解決之道!

阿公店水庫 全台首座放空存水浚渫

  • 2008-08-03 中國時報 【張立勳╱高縣報導】

     位於高雄縣燕巢鄉境內的阿公店水庫,是台灣第一座放空全部存水進行浚渫的水庫;整治工程從八十六年開始,經八年才將淤積上千萬立方公尺的土方清出,恢復蓄水和滯洪功能,每年可供給兩千九百萬立方公尺民生和灌溉用水。

     高雄縣政府水利處指出,阿公店水庫四十二年啟用後,因上游不當開發,致集水區表土流失造成灰色泥質頁岩裸露、崩塌,每年以五十萬立方公尺淤積,沉積率超過五十%,不僅影響灌溉、民生及工業用水,連防水災功能都無法調節雨量三百公釐洪水。

     上述現象,嚴重威脅水壩及下游岡山地區居民的身家安全,相關單位即辦理浚渫計畫,呈報行政院自八十六年起分八年實施,逐年將一千一百六十萬立方公尺、重達兩千兩百五十萬噸的汙泥清除,共出動兩百廿萬車次砂石車載運。

     總經費高達一百億元的阿公店更新工程,施工方式採取浚渫清汙、庫底騰空,在六月到九月的豐水期保持空庫防淤,避免大量泥沙沖進水庫裡;九月到十二月的枯水期,自旗山溪引水到阿公店水庫,供應空庫期工業與農業用水。

     阿公店水庫是台灣水利工程史上最早完成的多目標水庫,具有防洪、灌溉、給水和觀光等功能;日治末期,日本人即在現今小崗山東麓興建土石壩,攔堵阿公店溪水,但連續四次遭洪水破壞,戰後,台灣水利局費時十一年才竣工。

李鴻源大談治水 引人矚目

  • 2008-08-03 中國時報 【蔡偉祺╱北縣報導】

 對槓▲為了整治塔寮坑溪,前台北縣副縣長吳澤成(圖,本報資料照片╱黃國書攝)與現任副縣長李鴻源隔空交火。

 對槓▲為了整治塔寮坑溪,前台北縣副縣長吳澤成與現任副縣長李鴻源(圖,黃世麒攝)隔空交火。

     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擁有水利工程的專業背景,有心打造北縣成為「大河之縣」的縣長周錫瑋看上這點,延攬李鴻源進入縣府。拜治水話題之賜,近來李鴻源頻頻發表觀點,挑戰中央現行的治水政策,引起政界矚目。

     李鴻源簡報時曾感慨地說,大台北地區已投入超過兩千億元治水,築起像鐵桶一樣的堤防,但還是無法根治水患。李鴻源認為治水除防洪整治外,還要思考水質改善和城市更新等層面,而且從上、中、下游一起全面通盤改善。

     李鴻源以塔寮坑溪為例,因上游林口台地桃園縣轄的龜山鄉集水區大量開發,大雨時,塔寮坑溪進水量高達每秒兩百八十立方米,既使抽水站做好也無法負擔,如果不能以從法令面規範上游的開發,做好配套措施,只在下游蓋水門、堤防和抽水站,僅是治標不治本。李鴻源也說,塔寮坑溪原本的設計就是屬於傳統治水邏輯的錯誤示範。

     李鴻源表示,北縣強力取締違法砂石場,讓淡水河水質達到卅年來最佳,打造三百公頃的人工濕地、生態公園,改造河岸景觀,創造多重價值。李鴻源強調,治水須跨領域和多方整合,像北縣就納入進半數局處室加入一起合作,都是很成功的經驗。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垃圾壩據上游 威脅埔里用水

  • 2008-07-29 中國時報 【沈揮勝╱南投報導】

 ▲魚池鄉垃圾掩埋場位置設在魚池台地排水渠的總匯水口,該場經使用20多年後,現已成了橫斷水口的「垃圾壩體」(右)阻絕排水,上周還一度形成堰塞湖,民眾擔心一旦潰決,埔里水源將遭受嚴重汙染。(沈揮勝攝)

     魚池鄉民有個深藏心中廿多年的祕密:垃圾掩埋場設在埔里鎮上源。廿八日民眾爆料,指該場擇址荒謬,正落在魚池台地排水系統總匯流處,現已成橫斷水路的垃圾壩體,且在卡玫基颱風時,還攔水成了堰塞湖。他擔心一旦潰決,埔里人恐將得喝垃圾水。

     「來自埔里的清淨原水!」每當聽到這樣的廣告詞時,魚池鄉民總覺得又心虛、又諷刺,因為打從廿多年前起,自己家鄉的死豬、死雞、電池、水銀,統統埋在魚池台地末端、埔里上源的埔尾溪口。長時間以來,對掩埋場絕口不提。埔里人不知情,倒也相安無事。

     橫斷水路 上次颱風成堰塞湖

     隨著垃圾場填滿即將封閉,原地主王松枝猛然想起:「廿多年前這兒原是溪谷的喇叭口(沖積扇)呀,怎麼變成了一道垃圾攔壩?」他想起壩體的上游地勢比下游低,擔心會形成堰塞湖。

     卡玫基颱風帶來豪雨,他專程跑過去瞧瞧,發現直徑僅1.2米、貫穿掩埋場的惟一排水涵管,已遭上游崩塌沖下來的竹叢阻塞,水位都快升到落差7、8公尺的第二層路面,如果不處理,恐將滿到十多公尺高的壩頂。

     王松枝主動清淤後,水位暫時消退,但他擔心鳳凰颱風再度造成豪雨,萬一溢滿潰決,這一堆厚度20到3、40公尺、面積約1.5公頃,全鄉1萬7千多人花20多年共同造就的陳年垃圾,將全數送到埔里鎮去,淤塞所有的河溝,造成「垃圾流」。

     萬一溢滿潰決 垃圾傾巢而出

     此外,水頭、珠仔山、愛蘭、南平山,乃至於向善里一帶的茭白筍和其他作物,也可能全得喝垃圾水長大,甚至汙染國姓、草屯。至於飲用水,埔里區因另有桃米坑溪及眉溪兩條乾淨水源可供使用,影響應止於局部。

     昨天中午,王松枝再度冒著風雨前往掩埋場觀看,排水尚稱順暢,但上游坍塌的竹叢、土方,不斷地隨著黃濁泥水滾滾流下,隨時有可能再度淤塞。他憂心忡忡說,政府單位如不立刻處理,有一天會釀大災難。

白河水庫洩洪 下游村落剉咧等

  • 2008-07-31 中國時報 【陳易志╱南縣報導】

     白河水庫設計蓄水量2500萬噸,歷四十三年來不斷淤積,目前蓄水量僅1100萬噸,扣除兩百萬噸呆水位,平日只有八百萬噸的蓄水功能,遇降雨量達百公厘就得洩洪。水利人員形容該水庫已是「碗公變盤子」,地方人士昨前往抗議。

     白河水庫建於民國五十四年,使用僅43年蓄水功能即大減。水利會指出,水庫上游2600公頃的集水區域內,一度允許開採礦石,水土備受戕害,先天條件極差,才造成淤積嚴重。

     水利署為搶救白河水庫壽命,年年編列預算委由嘉南農田水利會抽沙清理淤積,因集水區濫墾水土保持不佳,每年抽取廿萬噸淤沙,逢雨季新添沙石量約四十萬噸,愈清愈嚴重。

     水庫主任連木成於7月16日新官上任,17日晚間卡玫基颱風來襲,當晚7時起至翌日凌晨3時,水位最高達109.83公尺早已超越109滿水位,主堤均淹沒在洪水之中,為防範壩堤崩潰,18日清晨1時30分至3時以每秒306萬立方公尺狂洩一個半小時。下游白水溪兩岸一片汪洋,河東里西勢尾部落水淹一層樓,居民吃足了苦頭,也因此鳳凰颱風一來,又見水淹盈尺,嚇的連夜撤村,幸而未再釀災。

     河東里居民苦不堪言,昨天到水庫抗議,立委葉宜津與縣議員賴美惠聲援,預定卅一日邀請水利署官員到河東里民活動中與災民面對面協商如何補救。

     連木成等水庫人員無耐指出,水利會負責管理水權,水庫淤積清理與疏濬業務歸屬中央,將盡力向中央爭取趁早疏濬下游白水溪,以及興築堤防,不過預估經費需五十億餘元,龐大經費能否順利到手,大有問題。

     白河鎮長劉米山建議水庫不如停擺兩年專心清理淤積,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水庫停擺茲事體大、清理淤積工程浩大,暫時只列為參考意見。在各方決心未定之前,每年颱風洪汛季節,水庫下游沿流各村落均「剉咧等」,水庫沒造福地方卻禍害連連,居民傻眼大嘆「有夠衰」。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馬劉看治水 北縣「獲肯定」

總統馬英九(中),上午在台北縣長周錫瑋(左)陪同下,聽取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右一)的塔寮坑溪治水簡報。李鴻源表示,治理塔寮坑溪,只建抽水站堤防是不夠的,必須和上游桃園合作,進行整體的國土規畫才能見成效。
記者游順然╱攝影
 
塔寮坑溪抽水站。
記者游順然╱攝影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上午前往台北縣新莊視察塔寮坑溪治水工程,聽取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提出的總合治水概念後,肯定北縣治水方法「先進」。對台北縣政府建議應在桃園設置滯洪池的建議,由於涉及跨縣市協調,劉兆玄當場承諾政院將會介入,並會指定政務委員幫忙跨縣市的協調工作。

劉兆玄並說,他已要求水利署參考北縣治水經驗,就現行治水計畫,在兩周內提出檢討。

對目前塔寮坑溪治水工程耗鉅資卻成效有限,劉兆玄在聽取縣政府報告後,也當場質疑整個整治計畫總經費高達149億元,還涉及分洪、分流,但當初計畫時為何未考量到機場、新莊捷運線的影響?塔寮坑溪目前編列48億元經費,已花費17 億元,尚有30億元尚未動用。台北縣政府表示,塔寮坑溪治水工程計畫在前台北縣長蘇貞昌在94年任內通過,對劉兆玄要求台北縣政府依照李鴻源提出的總合治水概念,提出新的治水計畫,台北縣長周錫瑋允諾在一個月內提出。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連袂到台北縣新莊市的塔寮坑溪治水工程視察,但負責簡報的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以其水利工程的專業背景,要求馬英九及劉兆玄正視台灣目前傳統採行的治水作法,並無法解決台灣淹水問題,主張應改採總合治水概念,並直言建議由劉兆玄或副院長邱正雄出馬挑起治水重任。

李鴻源表示,過去立法院已通過一千一百餘億元的八年治水特別預算,最近淹水又要通過四百億元的治水預算,但編列的方式都是「舊思維」,包括蓋水門、堤防、抽水站的傳統作法,根本無法解決台灣的水患問題。

李鴻源說,傳統治水邏輯無法解決台灣水患問題,治水必須跨領域,現在卻全丟給經濟部水利署,單一治水單根本無法承擔治水重任。

他說,塔寮坑溪就是傳統治水邏輯的錯誤示範,塔寮坑溪抽水站每秒可以抽取100噸的水,至今工程已花掉80餘億元,未來還要再花20幾億。但由於塔寮坑溪的上游在桃園,由於桃園台地的大肆開發,大雨時,塔寮坑溪每秒進水量達250公噸,抽水站做得再完善,都不足因應。如果台灣繼續這樣治水,結果就只會跟塔寮坑溪一樣。

【2008/08/02 聯合晚報】

李吐槽馬的滯洪池計畫

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表示,依據總合治水的概念,像雲嘉南地層下陷地區,根本就不必花錢去做堤防或抽水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抽取地下水,輔導那些養殖等產業的農漁民轉業,治水的預算與其用來蓋堤防,不如拿來讓他們轉業。

不怕「吐槽」馬總統,李鴻源也挑戰台北市從馬市長時代就推動的滯洪池計畫。他說,總合治水的方式,在都會地區可能就是要設置許多滯洪池,但並不是像台北市政府準備要做的那樣,花很多政府預算,在市區各處去挖滯洪池,而是修改建築法規,規定所有新的建物,都要設置開放空間。他表示,這些開放空間本身,就是滯洪池,平時是生態公園,可以讓居民在此活動,但因是挖低的空間,因此豪大雨時就立即變成滯洪池。

他說,如此設滯洪池就不再是政府的財政負擔,而是建商必須要負擔的責任。

卡玫基風災暴露台灣的治水工程成效極為有限,趁著馬總統、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到北縣視察治水,李鴻源以北縣主導治水的副縣長身分進行簡報,實際更像以他台大教授的專業背景,要求中央導正治水的作法。李鴻源直言,他呼籲的治水方法,其實已在過去十餘年間即不斷疾呼,但都未得到正視,今天向馬、劉諫言,心情實是「盡人事、聽天命」。

李鴻源指出,雲嘉南等縣分做堤防、抽水站都沒有用,「這些錢根本就不應該花」!因為這些地區地層每年下陷十公分,工程做了可能只能用個三、五年,然後就陷到海平面以下,下雨就淹,但停止超抽地下水後,漁塭本身就變成滯洪池。地層不再下陷後,許多地方就可能變成濕地或生態公園,可以形成鄉間旅遊的景點,整體風貌都會改變,而旅遊等的產業就會應運而生。

李鴻源說,當這些都可以做到時,再去檢視哪些地方真的還需要蓋一些堤防,再予以補足,即可完全解決淹水問題,如果能用這些方式進行治水,可能已通過的治水特別預算,花費不必一半就可以收到具體功效。

【2008/08/02 聯合晚報】

高雄市本和里 全台唯一都會滯洪池公園

高雄市三民區本和里滯洪池濕地公園是全台唯一的都會型滯洪池濕地公園,94年間完工啟用後,當地不再淹水;由於滯洪池外觀是綠地公園,附近的房價節節升高,3年多來已漲了1倍。

據了解,高市本和里及鄰近地區地勢低漥,過去逢豪雨必淹水,市府92年間斥資1億3000多萬元,在明誠一路、大園路口的學校預定地興建面積3.14公頃的滯洪池公園,公園內有3個串連的滯洪池及生態池,滯洪水量達10萬噸。

當地居民說,滯洪池及生態池裡有蓮花美化,公園綠地面積占2.6公頃,數百株樹木及綠油油的草皮像「綠世界」,鄰近的住戶像多了座後花園,是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2008/07/31 聯合晚報】

首創都市區雙層滯洪池 北市將設281個滯洪池

 
北市府規畫的萬美街滯洪池,將以公園形態呈現,圖為滯洪池景觀規畫示意圖。
照片/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提供
颱風季常傳淹水,為解決水患,北市府計畫在全市廣設281個滯洪池,作為調洪之用,而滯洪池將規劃景觀平台、生態植栽,外觀與綠地公園形態無異,可供民眾休憩,市府目前已著手在萬美街推動興建一座可蓄水1萬1000立方米的「滯洪池(貯留池)」,以承接上游雨水。
北市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指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及辛亥路附近,每遇豪雨就會積水,93年11月市府規劃沿線設置15個滯洪池,最後選在萬美街興建滯洪池,目前正進行地目變更。
水利處表示,「萬美街滯洪池」預計99年動工,將是台灣第一個都市區雙層滯洪池,共分上下兩層,地面池容量為2000立方米、地下池容量則高達9000立方米。光用地取得就耗資4億元,加上1億8000萬元的工程費用,總經費將高達6億元,預估可削減約55%尖峰流量。
北市府將治水列為重要的「郝政績」,除萬美街一案外,內湖路三段的「陽港三」滯洪池將在明年執行,工期約1年半。調洪容量為4萬立方米,僅有地面池,將耗資1億8000萬興建。
但北市府治水美意,附近民眾卻不領情,擔心成為當地安全隱憂,同時要求緊鄰的軍營遷移。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股長張凱堯表示,工程安全問題民眾可以放心,開挖深度約6至7米,比一般大樓的地基還淺。日本東京、京都等地的滯洪,容量甚至高達10幾萬立方米,安全問題無慮。
 
新聞辭典》滯洪池
滯洪池顧名思義,就是在豪雨、颱風來時,留滯貯蓄洪水,使洪水不到處流竄造成水患,一般都以類似埤塘的低窪地區作為滯洪池。在都市地區,由於開發過量,可蓄水的空地少,若有適當地點闢置滯洪池,可以兼具休憩、防洪效用,一舉兩得。 
以歐美、日本為例,都會區的滯洪池都以公園景觀呈現,對附近房價都有「加持」效用,高市本和里滯洪池就是如此;不過因都會區用地難覓,北市府在萬美街規畫的滯洪池,將設計地面池與地下池兩層,不像一般滯洪池只有地面池,相當罕見,當地居民贊成與反對都有,而市府另在興隆國小規畫的滯洪池,因設計在操場下方,家長們就群起反對。
也就是說,在都會區設滯洪池,用地取得、居民意見都是一大考驗,以北市規畫全市要設281個滯洪池為例,其中能真正推動可能只有一部分。
【2008/07/31 聯合晚報】

 

李鴻源:方向不錯 但工法很貴
水利專家、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今天表示,台北市要推動的地下蓄洪池,是已經相當成熟的工法,「確實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不過這種工法很貴,尤其要做一、兩百個,更要花不少錢。
李鴻源說,這種工法在國外已相當普遍,1980年代他在美國愛荷華水工實驗室研究時,就曾在芝加哥等多處做過這種工法,其概念很像地底水庫,確可有效疏解市區滯洪問題。
李鴻源提醒北市府表示,北市屬於洪水沈積平原,雖然可以挖很深的地下蓄洪池,不過北市不少地下空間常作為停車場,是否還有足夠且適合的空間作蓄洪池?而且這種工法非常貴,要做一、兩百個的經費更不得了。
【2008/07/31 聯合晚報】

 

 

北、桃百萬人 喝2年毒水

自由時報20070601
桃園地檢署調查發現,八德飛灰掩埋場在九十四年七月間將含戴奧辛廢水放流入板新水廠進水口,讓北、桃兩縣數百萬民眾喝了近兩年「毒水」。掩埋場目前堆置的飛灰固化物約六萬噸。(記者周敏鴻攝)

廢水含戴奧辛流入水廠

〔記者余瑞仁、羅正明、鄭淑婷╱綜合報導〕桃園地檢署調查證實,民國九十二年到九十四年八月期間,桃園縣八德市飛灰掩埋場確實將掩埋場含有戴奧辛的廢水抽送到野溪放流,最後流入板新水廠進水口,讓大台北、桃園縣兩百多萬民眾喝了近二年的毒水。

桃園地檢署昨天將禍首八德市公所清潔隊員江正務,依違反水污染防制法、廢棄物清理法以及偽造文書罪嫌提起公訴,並以其危害巨大,具體求刑三年六月。

幸被稀釋不致傷害人體

板新水廠廠長趙鏡波表示,水廠供應北縣七十萬戶、桃園七點五萬戶約兩百多萬居民飲用水,每天要從鳶山堰取水一百萬噸,與廢水(指含戴奧辛的毒水)不成比例,且自從北二高建好後,掩埋場廢水就不再流入,水廠定期取水檢驗,都不曾發現有嚴重戴奧辛污染。研究戴奧辛的專業人員也說,從檢方的資料,顯示含戴奧辛的毒水確實納入水源,只不過因為含量不高且被稀釋後,應不致傷害人體。

94年8月後才回收廢水

檢方調查,桃園縣政府自九十二年底起,調度八德市垃圾衛生掩埋場場地為「八德飛灰穩定產物區域掩埋場」,掩埋桃園縣焚化廠產生的底渣、集塵器微粒等物。該掩埋場位處淡水河系水污染管制區及板新給水廠自來水水質保護區內。

九十四年七月底有民眾拍照時,發現掩埋場以抽水設備抽取場區內綠色廢水後,排放到掩埋區旁溝渠或野溪,當時任掩埋場管理員的江正務還被拍攝入鏡。

桃園地檢署九十四年八月四日對掩埋場內固化飛灰、雨水溝與雨水匯流溝排放處採樣送驗。檢方再深入追查發現,桃園焚化廠是在民國九十四年八月八日後才有回收廢水進場的紀錄,也就是說,在此之前,飛灰掩埋場的廢水都沒有回收而被隨意放流。

檢方再會勘「水路」,發現掩埋場旁溝渠進入野溪順流至國道二號高速公路排水系統,最終直接排入板新給水廠的進水口。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的檢測報告,於今年五月廿四日提交檢方,報告證實,當時的三個採樣都驗出高濃度戴奧辛,其中飛灰固化檢測值為四百一十八奈克╱公斤、排水溝的檢測值為廿三點六奈克╱公斤與雨水匯流口十奈克╱公斤。

板新水廠廠長趙鏡波表示,九十二年爆發水源可能遭到戴奧辛污染時,就曾取鳶山堰原水檢測,結果並無戴奧辛。至於為何會有不同結果,可能是取水地點不同,加上污水流入後被稀釋。

名人堂》天災難擋… 治水需要古老的智慧

漢寶德。
圖╱漢寶德提供

連續兩個颱風,帶來的大雨,把台灣淹得七葷八素,低窪地區,因溪水高漲,住屋進水,財物損失無數。有些地區,面臨土石流的威脅,連生命的安全都難保了。難怪老百姓期待政府官員來勘災,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台灣自然災難 人禍居多

這種現象在台灣經常發生,早已不稀奇了。災情來的時候,上至總統,下至地方官員,都會來慰問一番,然後許下治水的諾言。然而事過之後,老百姓恢復了正常生活,對政府的壓力消失,就把災變的苦難置之腦後,不急著解決問題了。只有當災難再次來臨的時候,抱怨與諾言才又重演一遍,使人感到大自然帶來的災難是無法抗拒的;這是台灣的宿命。

問題無法解決,只要看官員們勘災說了些甚麼就知道了。他們是去安慰,表達人溺己溺的情懷,不是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答應要治水,卻無法消除水患。政府花上幾百億,一場大水就沖光了,又要從頭來起。真正要想拯人民於水火之上,必須先了解他們何以身陷於此極端困難之中。多少是天災?多少是人禍?

生態學者們大多認為台灣的自然災難以人禍居多。說白一點,就是不當的開發所造成的禍害,他們稱之為大地的反撲。政治人物要一直面對生態保存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做出不容易使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問題是,在這種矛盾中所做的決策是不是最佳決策,也就是利益最大,損失最小的決策?我們懷疑政府的能力,是因為從來沒有看到國土開發的政策聲明。台灣是生態敏感的小島,只求在政治上的短線利益,環境災難問題只能愈來愈嚴重。山坡上亂事開發,只用堤防治水如何治得了呢?

兼顧生態風水 其實不難

環境生態確實不是簡單的問題,不是一般民眾所可能了解,在土地開發上讓民間配合很不容易。但是傳統的風水術在台灣十分盛行,政府如果能立論於風水的山水法擬定開發政策,推動生態之維護,應該會得到民間的支持。

風水家的說法可大分為兩派,自今天看來,以觀察山川形勢擇地卜居的一派,即所謂形法,是古老智慧的累積,合乎科學的原則。如果依照形法擇地進行開發,絕不會受風雨的侵害危及生命與財產。風水不允許我們在山頭與水邊營居,要我們詳察地理,看出大地的文理脈絡,自其中之條理找出藏聚與圍護之地。利於營居的地點一定有群山環繞,是水自兩側流過的高地,古人以氣脈來描述,失之迷信,但以現代環境生態來看,是十分合理的。

擺脫天災噩夢 順應自然

卅年前,台灣西部開發的初期,我曾建議以傳統地理的觀念分析西部丘陵,做為市鎮開發的指標。這種想法被視為幼稚,在政治上亦不可行。可是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古老的智慧是值得我們正視的。否則在未來的歲月,我們永遠無法擺脫風災水患的噩夢。大自然的力量只能導之引之,是不能用人力抗拒的。

(本文作者為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08/08/02 聯合報】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世界最長水底洞穴

自由時報20070307
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地下遍布湖泊及天然水道,近年來逐漸成為潛水探險家的天堂樂園。來自德國及英國的探險家今年一月底發現了聯結兩個龐大地下水道的通道,讓現存最長天然水道的紀錄提高到一百五十三公里。圖為在「白色洞穴」水道系統內的潛水者。 (取自Deep Horizon網站)

〔編譯胡立宗╱美聯社墨西哥市六日電〕兩名潛水家今年一月二十三日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地底發現了連結兩個龐大天然水道系統的通道,讓天然地下水道長度的世界紀錄由現在的一百四十五公里推進到一百五十三公里。

兩人分別是來自英國的博格特斯及德國的舒密特勒,他們在四年內潛水五百次,試圖找出猶加敦半島地下湖泊的全部聯結管道;而他們發現的聯結通道有些大到可以容下七四七客機,有些則小到僅容單人擠身而過。

猶加敦當地遍佈地下湖泊,早在馬雅文明時期就是當地人民重要的飲水來源,但之前一般認為,各個湖泊都是獨立水體,彼此並不相聯。

博格特斯說,這次發現的重要之處,在於凸顯出所有獨立地下湖泊很可能都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人們必須戒慎恐懼,因為一旦一處湖泊遭到污染,污染物很可能擴散到全猶加敦半島的地下水系統」。

之前紀錄中最長的天然地下水道也位在猶加敦半島,被馬雅人稱為「Ox Bel Ha」(意為三條水路),不過總長僅一百四十五公里。而兩人所連結的水道系統分別是「Nohoch Nah Chich」(巨大鳥籠)及「Sac Actun」(白色洞穴),連結後總長達到一百五十三公里。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比利時人 使用瓶裝水積習難改

【中央社布魯塞爾八日專電】

為環保節能常傳出停用瓶裝水或礦泉水的呼聲,但顯然並未影響飲用瓶裝水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比利時消費者,使用瓶裝水的習慣顯得牢不可破。

美國市長會議在六月二十三日通過的一項決議中,呼籲美國各市政當局逐步淘汰瓶裝水,並推廣使用自來水;類似呼籲在瓶裝水個人平均消費最多的義大利及包括英國及法國等其它西歐國家也時有所聞。

這些呼籲的主要論點除考量到使用保特瓶包裝的瓶裝水會造成環境污染及運水過程耗費大量能源外,也認為瓶裝水並不一定比自來水衛生及安全,從而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健康。

但這一呼籲並未影響到習慣飲用大量瓶裝礦泉水的比利時消費者,而比利時當局與環保機構目前也無意向其它國家跟進,要求當地消費大眾不再使用瓶裝水。

比利時聯邦政府保護消費者暨公共衛生及環保部主管瓶裝水事務官員鐸維勒就說,「我們並無推動要求民眾減少或停止使用瓶裝水的計劃。」

然而,這一立場並不表示比利時政府不關心使用塑膠瓶包裝瓶裝水可能造成污染環境的結果。

鐸維勒表示,比利時早在十年前就已立法,開始對包裝瓶裝水的塑膠瓶課徵特別稅,並鼓勵消費者購買較容易回收的玻璃瓶裝水;此外,比利時政府也要求消費者必需購買藍色的垃圾袋,以回收使用後的塑膠瓶。

他說,「我們採用措施的觀念並非要求人們不再飲用瓶裝水,而是希望以價制量,祗要使用塑膠瓶裝水就要花費較多的金錢去支付特別稅與特定垃圾袋的花費,逐漸改變習慣。」

談到瓶裝水的運送可能影響到節能與廢氣排放的問題,鐸維勒承認,比利時人大量消費瓶裝水的習慣的確增加能源的開銷,祗是目前尚未考慮到這一問題,未來可能會慢慢地鼓勵民眾飲用自來水。

儘管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2001年發佈的研究報告,已因瓶裝水不見得比自來水健康,再加上可減少塑膠瓶使用量及減少運送瓶裝水造成文通擁塞與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理由,建議工業國家消費者放棄使用瓶裝水,但做為環保組織之一的該會比利時分會,目前卻並無打算採取呼籲當地民眾停止飲用瓶裝水的行動。

WWF比利時分會的發言人表示,至今並未呼籲當地消費者不要使用瓶裝水,也未就這一議題推動任何特定的運動,未來是否會鼓勵比利時人減少或停止飲用瓶裝水,目前並不知道。

依據比利時瓶裝水聯盟提供的資料,比利時瓶裝水消費量排名歐洲第四位,個人消費量則排名全球第四。

聯盟秘書長拉佩吉認為,要想比利時人改變飲用瓶裝水的習慣並不容易,因為喝瓶裝水已成為比利時人生活上的一種文化。她說,「我自已從小就被教育成應飲用礦泉水。」

事實上,自從羅馬人首先在比利時亞登山谷的斯巴市發現優質礦泉水源,並自1583年開始裝瓶裝銷售後,已養成比利時人飲用瓶裝礦泉水的生活習慣。

拉佩吉就指出,由於比利時的瓶裝礦泉水來自天然水源,加上嚴格的法律管制,遠較來自廢水水源處理過的自來水安全,再加上數百年來一直飲用礦泉水,以及歐洲擁有眾多的自然礦泉水源與美國大不相同,民眾較傾向使用經過自然過濾的瓶裝水。

她並說,「何況,天然礦泉水所含的礦物質與自來水不一樣,一般而言較安全且較好,消費者也相當清楚這一區別。」

雖然鐸維勒曾表示,比利時的自來水品質沒問題,但高密度的人口分佈與密集的工業造成自來水來源的比利時河川的嚴重污染,卻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拉佩姬同時強調,在使用瓶裝水造成塑膠瓶危害環境的顧慮上,因比利時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再加上塑膠瓶回收率極高,並可回收成為塑膠的初始原料,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大問題。

不過,儘管認為一些地區或國家出現反對使用瓶裝水的呼聲,目前並不會對比利時的瓶裝水製造工業帶來危險,但拉佩吉認為,這種反對的聲浪仍會造成相關工業的負面形象。

她也同時說,六月底比利時荷語大城根特市市政當局開始使用瓶裝自來水取代瓶裝礦泉水,比利時民眾及餐館與旅館等服務業使用較多的玻璃瓶裝礦泉水,除此之外,看不出比利時消費者有減少使用瓶裝水的趨勢。

替比利時著名的SPA礦泉水集團設計瓶裝礦泉水瓶子包裝外型的比利時設計公司Designboard的設計人員也認為,考慮到現代生活型態傾向產品的易於攜帶性與方便性,再加上比利時並不像許多國家隨處都設有自來水飲水機可供民眾外出時飲用,要想短時間內改變比利時人停止使用瓶裝水的習慣,並不容易。

【2008/07/08 中央社】

《瘋迷瓶裝水》─給我一杯乾淨水

【聯合報】
瓶裝水。邱勤庭╱攝影

在台灣,自來水生飲始終是天方夜譚,瓶裝水更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的日用消耗品。天天花錢買水喝的瓶裝水愛用者,一定覺得下面兩條新聞聽來是天方夜譚:2003年,激進環保行動組織在美國密西根州一處雀巢公司抽水站放炸彈,雖未引爆,但強烈宣示立場。他們指稱該處是「偷水」的抽水站:「乾淨水是最基本生活必需品,沒有人可以據為己有、包裝後再賣給我們。」2006年,美國修女聯盟(National Coalition of American Nuns)以道德訴求出面抗議瓶裝水,她們同樣說:生命的重要資源不應被私有化。

全球鼓吹節能減碳抗暖化風潮中,不喝瓶裝水也成為當紅主張。三年前以《垃圾國度》(Garbage Land)挖掘廢棄物黑洞的《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作家羅依特(Elizabeth Royte),日前推出新書《瘋迷瓶裝水》(Bottlemania),深入探勘瓶裝水歷史、水源污染以及全球搶水大戰,連紐約自來水中微生物都難逃法眼、網羅書中,凸顯瓶裝水和休旅車、手機一樣,今日的便利在未來必須付出驚人代價。

廣告洗腦
美國人每星期喝掉十億瓶水

美國有九成自來水都符合安全標準可生飲,為何光是2006年,全美瓶裝水就製造一百多億美元商機?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無孔不入的商業行銷,羅依特指出,1987年美國人每年只喝五點七加侖瓶裝水,但天后瑪丹娜在《真實或大膽》(Truth or Dare)中猛吸瓶裝水,外加鋪天蓋地的廣告洗腦,像2006年百事公司投下兩千萬美元促銷瓶裝水Aquafina,要美國人「多喝水」,美國人每年喝掉的瓶裝水暴增到二十八加侖,比1987年多出五倍,相當於每星期喝掉十億瓶,總量超過啤酒和牛奶。更有專家指出,不出三年,瓶裝水銷量將超過碳酸飲料。

盛極而衰,反對聲浪加上民眾逐漸認知「瓶裝水對環境的危害」,媒體開始揭露幕後駭人的數字:每年製造瓶裝水容器消耗掉一千七百萬桶的原油,「每個瓶子的製造、運輸和消耗的能源等於四分之一瓶的原油」。有市長意識到瓶裝水風行代表納稅人的錢遭到浪費、自來水無人飲用,產生嚴重環保問題,芝加哥開始徵收瓶裝水稅,紐約市花七十萬美元作廣告,提醒市民自來水好喝又省錢,連影星麥特•戴蒙、瑪丹娜等名人也開始支持「純水」運動。

捏著鼻子用水
所有的水都是重複使用的

小老百姓也動員起來,美國知名的緬因州波蘭泉(Poland Spring)礦泉水,1992年由雀巢公司買下,大肆擴張抽水區域,終於惹惱當地人。羅依特舉Fryeburg鎮為例,居民認清抽水幫浦對鎮上的經濟毫無助益,企圖阻止雀巢公司一年抽取一億七千萬加侖的泉水,成為「緬因州水源大戰」爆點。

瓶裝水最大的好處是方便,「大熱天逛街,到哪裡找自來水喝?」羅依特給了解答,她舉出一百多年前就有城市在街邊設飲水台,如1880年代舊金山牙醫師Cogswell曾捐款在全美都市設飲水台,讓游民有水可喝;羅馬街頭放眼是源源不絕的噴泉。不過到今天,除了公園裡,大部分街邊飲水台都消失,這個世代的美國人只知公眾飲水台不乾淨,只有瓶裝水能喝。羅依特提出,現在正是在街頭廣設飲水台改變觀念的大好時機。

羅依特雖是自來水擁護者,也指陳由於工業廢水、農業污染、動物排泄物和家戶污水,生飲自來水並非毫無危險。她承認瞭解自來水的來源後,「我也深受天然泉水的誘惑」。但如果人類未來必須「重複淨化」用過的水使用,她倒是願意保持知識分子的氣度,捏著鼻子用水:「雖然『馬桶通龍頭』(Toilet to tap)不怎麼好聽,我必須提醒自己:所有的水都是重複使用的。」

【2008-07-06 聯合報】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河川高灘地種高莖果樹 卡玫基水災禍首之一

  • 2008-07-22 【中央社】

     卡玫基颱風帶來豐沛雨量,導致高雄縣溪流暴漲,沖毀民宅,造成人員傷亡、失蹤;大水消退後,溪床盡是樹林、竹子及高莖作物殘枝,凸顯溪床高灘地違法種植高莖植物阻塞流水的問題。

     台二十一線省道高縣杉林、甲仙鄉各野溪溪床在卡玫基颱風過境後,盡是夾雜樹木、竹子、高莖植物殘枝的土石塊墊高溪床;橋面也殘留樹木、竹子及高莖植物殘枝,滿目瘡痍。豪雨造成的水災,雖然是瞬間豪大雨肇禍,但高莖植物也是禍首之一。

     旗山鎮旗山溪、旗尾溪的旗山橋、旗尾橋上下游高灘地滿佈的香蕉園,在颱風過後被摧殘一大半,這些高灘地大部分是私有土地

     高屏溪及上游、支流河床高灘地大部分是公有地,少部分是私有地;民國八十八年以前,農民可向轄區鄉鎮公所承租高灘地耕作,八十八年以後轉由水利署第七河川局管理

     依水利相關規定,河川高灘地耕作作物不得高於五十公分,但旗山溪、旗尾溪的河床中有香蕉樹,上游六龜鄉荖濃溪河床則充斥棗子、蓮霧及芒果等果樹。

     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管理課表示,依水利相關規定,河床高灘地種植作物不得高於五十公分。接掌高屏溪流域管理權後,只要河床出現高莖植物立即取締。以前種植的高莖植物預定明年起由林園鄉出海口往上游取締。

     七河局管理課擔心處理河床高莖植物引發農民反彈,對明年取締河床高莖植物成果不敢抱有高度期望;希望配合興建堤防或親水公園時一併徵收,將抗爭降低到最低。

     高屏溪林園出海口往上到大樹鄉南二高斜張橋下河段,河床高灘地原由農民承租種植蔬菜,陸續闢建低水護岸、親水公園後已收回。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專家:東莞社會經濟可能因缺水而崩潰

  • 2008-07-21 【中央社】

     中國大陸廣東省東莞市是台資企業在珠江三角洲最集中的地方,但目前東莞市在缺電之餘,又面對水資源危機。專家甚至表示,水資源危機可能會導致東莞社會經濟崩潰。

     「南方都市報」今天報導,大陸水利部專家公開警告,如果東莞再不節水,當地社會經濟可能會崩潰。

     報導表示,上週五在東莞舉行的「東莞節水型社會建設論壇」,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副巡視員陳曉軍在會中表示,東莞去年年用水量二十二億立方公尺,早已突破省劃定的供水量紅線。

     一九八零年東莞用水量八億三千五百萬立方公尺,近百分之九十用於農田灌溉。去年,東莞的用水量上升至二十二億六千七百萬立方公尺,百分之八十八用於工業和城市居民用水。

     二十七年間,東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長,用水量也增加十四億三千二百萬立方公尺。

     東莞市水利局水資源規畫科官員蘭建鋒說,東莞年供水量早已突破省劃定的供水量紅線。按二零零四年用水水平計算,城市供水的保證率只有百分之八十六。

     目前,東莞百分之九十以上水資源依靠東江供應,而東莞排污量占全省排污總量的百分之十,水資源被大大破壞。

     陳曉軍指出,如果再不保護好東江,一旦遭遇類似二零零三年的鹹潮上漲或一九六三年的百分之九十七面積枯水現象,則可能導致東莞社會經濟崩潰。

     除了水資源匱乏,東莞還面臨用水粗放、浪費嚴重的現象。

     據估計,如果開展強制性節水,東莞的節水潛力為每年五億立方公尺。

解決高市縣境水患 赤山雨量調節池下月發包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二十三日電)高雄市、縣交界處逢雨必淹的澄清路、義華路一帶因為地勢低漥,排水不良,市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與高雄縣政府共同推動「赤山雨量調節池新建工程」,這項新建工程下月發包,可望有效解決懸而未決的縣市境水患問題。

水工處表示,這項經費是由高雄縣政府爭取,預算編列內政部營建署八年八百億元治水專款中。

卡玫基颱風過境,高雄市縣交界處的澄清路、義華路又發生嚴重的積水,道路兩側商家積水及腰,民眾怨聲不斷,逢雨必淹的問題再現,紛紛要求市府徹底解決。

下水道工程處表示,因為積水涉及高雄市、縣,所以兩政府從土地取得、經費編列、工程執行面做協調,決定推動「赤山雨量調節池新建工程」,這項工程費用是新台幣兩億一千萬元,由高雄縣政府負責編列、發包興建。

市府水工處表示,占地一點六公頃的雨量調節池土地,其中零點五公頃土地由高雄市政府提供,其餘設於高雄縣境內。這個雨量調節池與高雄市境的本和里滯洪池功能相近,透過自動偵測系統感應,一旦排水箱涵水位達到零點八公尺高,調節池就會啟動蓄洪功能,讓箱涵渲洩不及的洪水全部導入調節池,以免溢流,至於調節池的水等天晴之後再抽出。

水工處表示,赤山調節池的蓄洪量設計三萬公噸,也就是豪雨時,可以將箱涵不及渲洩的雨水約三萬公噸蓄積於此,以搶救積水溢流進入民宅。

 「赤山雨量調節池新建工程」預計明年底完工,可望有效解決高雄市通往澄清湖一帶的縣、市積水問題。

970723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河川高灘地作物疑為水災禍害

 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傳真 九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颱風卡玫基造成高雄縣災情,副總統蕭萬長十九日下鄉視察,水利署河川局簡報民眾搶種河川高灘地作物疑為水災禍害。

合法破壞環境 環保悲歌

剛收到朋友轉來的霄裡溪之歌,傳頌著霄裡溪當年還是甲級水體時的清澈與豐富的生態。再看到報載,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龍潭廠,長達七年將含重金屬廢汙水排入霄裡溪的報導,我從事環保多年,感到最無力也正是這種情形。

明明環境受害了,人民健康受影響了,然而廠商卻可能沒有錯,因為一切合法。台灣是一個成文法國家,只要是法令沒有訂的,就不算違法。即使是環境已被破壞,人民健康已受嚴重影響,仍然無法可管。

去年底的新竹科學園區砷汙染事件,也因為不違法,最後也沒看到有什麼具體回應動作。在這樣的制度下。環境及民眾明明受害了,卻求訴無門。當年桃園的RCA公司公害事件若在美國,恐怕該公司早就賠不完倒閉了,但在台灣卻求償不成。

在台灣推動環保是一件很讓人感到無力的過程,成文法國家必須要推動法令才能落實環保。然而在台灣要制訂一個重要的環保法令,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例如環境影響評估法。一般人可能不了解制定過程是一個很長的歷史,七十四年公布加強推動環境影響評估方案,結果一試辦辦了九年,直到八十三年立法院才三讀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

而人生有幾個九年。更別提不少法令連送進立法院審的機會都沒有,或即使送進去了,立委不重視也沒用。或即使立法了,沒有罰則,也只是參考用。直到有一天制定了有罰則的法令。那時環境與民眾都已受害多年了。

藍綠長期以來,都沒有意識到重視環保才是讓國家永續的重要方向,反而都是開發主義。環保首長也大多是政治任命,因此碰到任何與開發利益衝突時,就無法堅守立場,甚至更糟時還為不永續的政策背書。所以不少重要的環保法令都不容易通過,或是要費時很久,也因此很多影響民眾及環境的行為仍然沒有法令可規範。也因而造成台灣特殊的現象:可以合法破壞環境,可以合法影響人民健康。

在這種情形之下,只能靠環保單位主動重視民眾知的權利,即時公開會影響民眾與環境相關的資訊。即使資訊被揭露了,人民要花很大的力氣,才會受到重視。而更糟的是,最後的結果可能仍然是廠商可以合法破壞環境,合法影響人民健康。

【2008/07/11 聯合報】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如能避免環境傷害,可能讓海水淡化在美國具有利用價值

自由時報20080427Avoid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may make desalinization in US practical 

◎ 胡立宗

There is probably a place for desalted seawater in meeting future U.S. water needs, but research is needed to reduce the costs and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ays.

淡化的海水,或許有可能在滿足美國未來用水需求上取得一席之地,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以降低成本及對環境的衝擊,國家研究委員會表示。

In a report released recently, the NRC said that improving technology is making it more realistic to consider desalination of water.

在近期公布的報告中,國研會說,技術的改良,使得採用海水淡化越來越具可行性。

Some 97 percent of the water on Earth – seawater and brackish groundwater – is too salty for drinking or irrigation.

全球大概97%的水—海水和帶鹽地下水—鹽分太重,無法飲用或灌溉。

"Uncertainties about desalination's environmental impacts are currently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its wider use, and research on these effects – and ways to lessen them – should be the top priority," said Amy K. Zander, chair of the committee that wrote the report .

「海水淡化對環境衝擊的不確定性,是目前在推廣應用上的明顯障礙;有關其對環境影響以及如何降低影響的研究,應列為優先課題,」國研會主席、報告撰稿人艾咪.桑德說。

"Finding ways to lower costs should also be an objective. A coordinated research effort dedicated to these goals could make desalination a more practical option for some communities facing water shortages," Zander said in a statement.

「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應該也是目標。針對這些目標的整合研究,應可讓海水淡化成為缺水社區一個更可行選項,」桑德在聲明中表示。

新聞辭典

desalinization:名詞,去鹽、去鹽作用;一般稱為(海水)淡化。動詞為desalt或desalinize(除去鹽分)。

brackish:形容詞,微鹹的、有鹽味的。

objective:名詞,目的、目標。Our objective is to win this game.(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贏這場比賽。)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桃縣工廠污水「餵」新埔 引發眾怒

自由時報20080711
新竹縣新埔鎮民指著遠方的兩家面板科技公司,指出污水不往桃園縣排,卻往竹縣的甲類河川排放。(記者王錦義攝)

〔記者王錦義╱新埔報導〕「桃園縣污水不准排入桃園丙類河川,卻要排入新竹縣甲類河川,實在太過分。」

霄裡溪是鳳山溪的支流,上游在桃園縣龍潭鄉,中下游進入新竹縣新埔鄉,7年前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分在上游設立工廠,廢水就排進霄裡溪,下游居民一直等到養殖的魚群集體暴斃後,才知道原來上游有廢水排放,新埔居民開始向縣環保局抗議,但環保局多次以「符合放流水標準」及「水質檢驗合格」為由,忽略民眾意見。

鎮民:污染飲水欺人太甚

新埔鎮愛鄉協會理事長陳金進9日去環保署參加霄裡溪污染改善對策審查會,會中桃園縣政府代表態度強硬說,「如果廢水要排入桃園老街溪,絕對不發給排放許可。」昨天消息傳回地方,民眾群情激憤,認為桃園縣欺人太甚,自己不要的污水,卻核發許可排入新埔人飲用水中。

陳金進說,按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霄裡溪水質屬甲類,只要經過消毒就可供應一級公共用水,新埔鎮近2萬名自來水使用者是飲用霄裡溪的水,另外2萬人也是取自霄裡溪沿岸的地下水,但桃園老街溪是丙類水體,桃園縣府都不准排,新埔鎮民拿來喝水的甲類水源卻可以排,這是甚麼道理?

下週要求縣府硬起來

代表會副主席鍾炳坤說,面對桃園縣的說法,他下週將聯合地方民眾,到縣政府向縣長鄭永金當面陳情,希望縣府能夠強硬起來,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桃園縣的工廠廢水不要排入霄裡溪。

陳金進說,縣內甲類水體的河川愈來愈珍貴,連桃園縣政府對丙類水體都強力保護,新竹縣府環保單位卻對於這麼好的水質還不盡力保護,難道要等水質變成丙類後,才惋惜?

喝廢水!? 搶著買水、載水

新埔鎮照門地區的民眾因為害怕霄裡溪的水有問題,現在紛紛跑到桃園縣境內的南坑村取水。 (記者王錦義攝)

〔記者王錦義╱新埔報導〕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分在霄裡溪上游設立工廠,廢水就排進溪中,造成下游新埔鎮人恐慌,紛紛改買水喝,新埔鎮民代表會副主席鍾炳坤說,現在照門、巨埔等5個里的民眾都要跑到桃園縣龍潭鄉的南坑載水喝,相當不方便。

巨埔里長張清漢說,每週他要開著貨車,跑到隔壁桃園縣境內的山泉水處,提10幾桶水回家飲用,他覺得相當不平衡,過去霄裡溪的水質是非常好的,不僅可以灌溉農田,居民飲用都沒有問題,但現在上游有廢水排放,雖然政府說沒問題,但吃起來就是害怕。

新埔愛鄉協會理事長陳金進說,本來新埔人自來水一轉開就是水質優良的水,但現在民眾擔心污染,有一大半人靠取山泉水過日子,附近山上只要有山泉水湧出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有人排隊取水,多的時候可以排到100多人,取水處附近還可以開店販賣冰品,顯見取水人口之多。

鍾炳坤說,自來水公司後來不取用霄裡溪和鳳山溪的混流水,反而是在河床下埋設管線到匯流口以上,把鳳山溪的水引進土堤內的引水道,留著原本霄裡溪的甲類水體不用,為了幫科技公司解套,反而去取用鳳山溪乙類水體,實在捨本逐末。

50噸垃圾棄濁水溪河床 惡臭難擋

自由時報20080713
麥寮鄉濁水溪河床又出現垃圾山,村民憂心污染水源。(記者陳燦坤攝)

〔記者陳燦坤╱麥寮報導〕麥寮鄉濁水溪河床日昨發現疑遭外縣巿垃圾入侵,大堆垃圾經烈日曝曬傳出陣陣臭味,不僅影響居民生活品質,也可能造成2次污染,當地居民組成的水環保巡守隊隊長范慶田力促相關單位火速將廢棄物運走。

水環保巡守隊前天上午在濁水溪新吉村、雷厝村河床發現大批垃圾,身兼隊長的麥寮鄉代范慶田估算河床上垃圾數量超過50公噸,包括紙尿布、塑膠袋、輕鋼架石膏板等,幾乎家庭日常用品都找得到,還有北部1家科技公司的資料表格。

巡守隊馬上通知相關單位處理,縣環保局當天雖派員到場採樣、蒐證,強調將通報環保署處理且追查垃圾來源,但近陰雨不斷,白天烈日曝曬,垃圾堆散發嗆鼻惡臭,嚴重影響村民生活品質,民眾也擔心廢棄物若挾帶有毒物質,經雨水沖刷可能污染河川,波及水中魚蝦,因而請求縣府儘速運走廢棄物。

范慶田指出,鄉境濁水溪河床遭違法傾倒垃圾已不是第1次,地方人力、經費有限,無法阻止不肖業者的惡劣行徑,有待警方、環保局加派人力支援才能發揮遏阻作用。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藍金崛起 水資源ETF逢低找買點

  • 2008-07-03 工商時報 【徐晨縈╱台北報導】

     繼黑金、農金之後,水資源藍金崛起,長線看好,適逢水資源ETF回檔,各券商近來均推薦水資源ETF可逢低布局。

     在全球暖化、水資源管理不善與新興市場的崛起,水資源危機是未來全球面臨最大的威脅之一。在全球股市皆墨,投資不易的情況下,投資人積極尋找未來的投資標的,此時,各券商不約而同的建議投資水資源ETF。

     寶來證券國際金融部執行長陳烜台指出,預期水資源將成為未來最有價值的商品之一,2005年底美國第一支水資源基金公開上市,2006年報酬高達22%,遠超越大盤表現,今年五、六月又有三檔水資源基金相繼亮相,預期在水資源短缺與舊設備更換的數百億商機下,水資源ETF將成為下一個淘金潮的新寵兒。

     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全世界有10億的人口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有26億人依賴不安全和受污染的水源為生。如果人類仍然以今天的速度消耗水資源,到2025年,水資源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全球至少有28億人,將因嚴重缺乏淡水而面臨生存的威脅。

     友邦證券認為,水資源是一個長期投資的議題,近來水資源ETF股價有回檔,民眾可以關注進場機會。

     據了解,成交量最大的水資源ETF(PHO)股價下滑幅度較大,主因是其投資比重較大的標的水務公用事業Veolia公司,被美林證券及高盛證券調降投資評等,導致股價下跌15%。不過,有基金經理人認為,Veolia情形屬於個案,其他水資源公司及水資源投資價值不會受到影響。

     富邦證券認為,水資源題材將來就像原油一樣,價格表現會越來越高,是未來投資的新趨勢,民眾可以從中尋找投資機會。

     陳烜台強調,水資源最近一個月隨大盤指數回檔8%,但以交易量最大的PHO來看,今年以來小跌3.22%,相較於道瓊大盤下挫14%,表現屬於相對抗跌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