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十分之一疾病與水質有關 窮困國家受害尤深

  • 2008-06-26  【中央社】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公佈估計數據,全球十分之一的疾病與百分之六的死亡案例,與不乾淨的水質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推估,每年有案可稽的疾病當中,百分之九點一與水質問題有關,而這份報告則特別點出,水質問題對全球最窮困國家的影響特別大。

     報告作者普魯斯-尤斯敦向媒體表示:「藉著改善三十五個受害最深國家的水質、設置下水道、衛生,就能輕易預防逾一成五的疾病。」

     在已開發國家,水質造成的死亡人數,不到整體的百分之一。在開發中國家,這個比例則躍升為百分之八。其中,安哥拉的情況最為嚴重,死亡率為兩成四。

     瘧疾、登革熱與腹瀉等疾病,均由供水系統傳播。

     水質問題對孩童的威脅尤甚。十四歲以下少年及兒童因為不乾淨用水而致病的比例為兩成二,因此導致死亡的比例為兩成五。

     普魯斯-尤斯敦鼓勵政府投資改善水質解決問題。她說,每一美元的投資都將節省醫療費與提升生產力上帶來八美元的額外效益。

黑金富豪皮肯斯押寶藍金

  • 2008-06-17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靠石油發跡的美國億萬富豪皮肯斯(Boone Pickens)認為「黑金」當紅的投資時代即將結束,因而開始佈局「藍金」。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6月14日出刊)報導指出,受到都市化與氣候變遷因素影響,未來大都市缺水問題將益趨普遍,皮肯斯已斥資1億美元在德州羅伯茨郡購買水源地並成立一家自來水公司,預估未來光靠賣水的年營業額可達1.65億美元,成為第一位搶攻「藍金」商機的企業家。

     報導指出,未來幾十年受到往都市移居的人口愈來愈多,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有些地區出現旱災的機率也將大為增加,使得水將搖身一變,成為稀有的天然資源。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到2030年時預估全球有近半數的人口會居住在有嚴重缺水問題的地區。

     長期靠石油與天然氣致富的皮肯斯認為石化燃料(黑金)的時代即將結束,天然資源的明日之星將是水資源。皮肯斯應該是第一個看好「藍金」商機的企業家,早在8年前由於預測未來水的供給將出現短缺,他便在蘊涵豐富水源的德州羅伯茨郡大肆收購水源地,現並已是該郡最大的地主,迄今投入的資金達1億美元。

     皮肯斯已掌握全美無人能及的最多水源,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將水供應至用戶端。皮肯斯旗下的美薩公司(Mesa)已鎖定達拉斯市的用戶為潛在的消費群,並規畫闢建一條長達250哩的水道,以便將水從羅伯茨郡輸送至達拉斯。美薩還在與地主洽談水道用地的取得,水道工程開工後預計3年才能完工。

     若一切順利,皮肯斯估計,未來每年可供應650億加侖的水,可以滿足150萬名達拉斯民眾的平日用水需求,年營業額將達1.65億美元。

改喝自來水 環保救地球

所有養生健康學都說每天要多喝水,礦泉水對身體好,勝過各種飲料。久而久之,喝瓶裝礦泉水變成一種象徵,比喝自來水有「品味」。只是,追求健康與品味的人沒想到,過多的寶特瓶卻造成了生態保育的一大負擔,已經有人開始「倒轉回來」,鼓勵少喝瓶裝水,多喝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

大衛威爾克(David Wilk)在美國康乃迪克州的小城開書店,他的孩子們每個星期要練三次足球,練球的孩子一休息,就仰頭喝水,然後將寶特瓶隨手一丟。有一天,這位父親再也不能忍受眼看著足球場變成寶特瓶的墳場,他從家裡搬來個裝滿自來水的大水桶,從此之後,每個年輕人都不再「隨手丟」了。一個寶特瓶可重複多次,大衛威爾克的作法獲得迴響,許多人學著減少「消費寶特瓶」。

威爾克統計,光是小城的球場每年就可減少一千八百隻寶特瓶,寶特瓶回收成本大,不如減少消費。威爾克說:「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獲得大的成果,喝不喝瓶裝水其實是很簡單的決定。」

美國人的瓶裝水消費老早就超過啤酒與牛奶,目前僅次於蘇打飲料,預期到了二○一一年,喝水的人口會超過喝可樂與雪碧的人口。瓶裝水的消費成長相當驚人:一九八○年,每個美國人一年喝十九瓶礦泉水,去年每人喝掉一百一十四瓶,也就是三百四十億公升的水,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

雖然有如此可觀的數據,瓶裝水的遠景卻是顛頗崎嶇,因為批評過度使用寶特瓶的論述,減低了多喝水的保健價值。運動從舊金山市政府發起,目前已有不少美國大城市行政機關取消為員工買瓶裝水了。學生團體也在大學校園內推展不喝瓶裝水運動。教會與美國修女聯合會也呼籲教友與會員盡量別喝瓶裝水。目前全美國有十多個團體乾脆宣布杯葛瓶裝水。有些具「環保概念」的餐廳現在只供應自來水。

舊金山市政廳發言人說:「我們的計算方式很簡單,一年可省五十萬美元。」根據市長辦公室的說法,「每年有超過十億個寶特瓶堆棄在加州的垃圾場裡,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分解與清除含水層的毒素,礦泉水的品質與其所產生的廢棄物與汙染相比之下,其客觀價值低於本地的自來水了。」 

美國每年賣出二百五十五億瓶裝水,只有百分之十六的瓶子回收,根據獨立機構統計,三瓶水的量才能生產一瓶礦泉水。為了生產礦泉水,每年用掉一千七百萬桶石油,這還不包括運輸的燃料油消耗。一個簡單的計算方程式:生產、運輸、冷藏與清除一個塑膠瓶子,等於用掉四分之一瓶的石油。

至二○一三年,美國有三十六個州會碰到缺水問題,公共機構也可能因預算不足而成為廢墟,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也許該考慮改變喝礦泉水的習慣,礦泉水的價格是自來水的二百四十倍至一萬倍。

除了環保之外,礦泉水還受到道德譴責,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集團較晚進入瓶裝水市場,他們所生產的是,過濾後的自來水加上鹽等礦物質的瓶裝水。這種作法終究受到抨擊,且被譏為荒謬,因為美國百分之九十七的自來水被公認為品質優良。

【2008/06/23 歐洲日報】

CNN創辦人特納猛買地 獨占地下水源?

特納28年前創立全球第一個廿四小時新聞台CNN,時代雜誌1991年選他為年度風雲人物,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媒體人。美國人普遍對聯合國沒好感,特納卻於1998年宣佈慨捐10億美元,相當於他當時三分之一家產,是聯合國史上最大私人捐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創辦人泰德•特納特立獨行,充滿傳奇,近來他的土地又成為話題。

特納28年前創立全球第一個廿四小時新聞台CNN,時代雜誌1991年選他為年度風雲人物,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媒體人。美國人普遍對聯合國沒好感,特納卻於1998年宣佈慨捐10億美元,相當於他當時三分之一家產,是聯合國史上最大私人捐贈。

人們也津津樂道特納與女星珍芳達結婚又離婚;推動時代華納與美國線上AOL結合,是最大的媒體兼併案;他曾拿過美國帆船賽冠軍;用自己的電視網TBS捧紅旗下職棒勁旅亞特蘭大勇士隊;他早年在布朗大學唸書時,因在宿舍私藏女友被退學,連大學都沒唸完,後來名滿天下,曾是富比世排名前25的億萬富翁,被布大禮聘為董事,再補給他一個學位。

台灣民眾可能很少人知道,特納也是美國頭號私人大地主。他擁有約200萬英畝土地(8000平方公里),遍佈11州,大部份在西部的新墨西哥、內布拉斯加、蒙大拿、南達科他等州;若將他所有土地集中起來,比美國最小的二州羅德島、德拉瓦加起來還大,堪稱富可敵國。

近來特納大力在西部收購農牧土地,手下在各處土地拍賣所火熱競價,買下幾萬英畝之多,可能太顯眼引起當地人側目,美國媒體特別報導,使特納又成焦點。

人們猜測已是第一大地主的特納,還要這麼多地幹什麼?其中勁爆的說法是,特納計畫將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囤聚地、位於美中西部的Ogallala Aquifer圈地自雄,掌控這一大片地下水資源。

美國西部缺水,以後只會更嚴重,特納控制了水,如同掌握了西部的命脈。

也有比較不那麼陰謀論的說法,指特納是想開闢一個全美數一數二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這也符合他多年的環保作風。

特納對各種猜測不置一詞。美國媒體引述他助理的話說,特納沒有任何祕密計畫,只是想當個農場主人而已。信不信由你了。

除了買地引起注目外,特納農場上的北美野牛(bison)也成話題。

特納養了不少瀕臨絕種動植物,包括四萬頭北美野牛,使他成為世界第一大北美野牛私人飼主。

二、三百年前,北美大陸草原有數百萬頭野牛漫遊其間,但美國「西進運動」幾將野牛屠殺殆盡,近年經特納等私人放養,數目才回升,成為國寶。

特納養北美野牛完全出於環保,但野牛在保護下增產太快,近年「牛滿為患」,特納靈機一動,於2002年找了餐界友人合開「泰德蒙大拿烤肉餐廳」(Ted's Montana Grill),招牌菜就是自家養的北美野牛漢堡及牛排,號稱風味獨特,一般牛肉比不上,且油脂少,更健康,推出之後一炮而紅。

特納的野牛餐廳擴展很快,成了連鎖店,現已有五十多家,遍及18州,特納本著1980年創辦CNN的膽識,聲稱要開500家野牛餐廳,上看10億美元市值。

野牛餐廳會不會像CNN一樣成功,不得而知,但鮮活反映特納的獨到眼光。

【2008/06/23 聯合報】

投資水,就是投資未來

【謝鎰年】

全球氣候異常不僅改變了以往的降雨模式,而且還縮小了兩極冰川的規模,也間接導致淡水儲量的下降,各個國家水資源短缺的現象有漸趨惡化的情況產生。KBC基金總代理康和投顧產品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鄧盛銘表示,科學家曾經在2000年就預測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到2025年將會面臨水資源短缺,但這種情況卻不幸的在2006年就已經成為事實。

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和人口增加所產生的需求是水資源短缺的另一項驅使因子,例如,印度人口數占世界人口的16%,然而卻僅擁有5%的水資源,這樣的情況預計印度的水需到2020年將全面供不應求。日前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亦表示,中國每人平均擁有水量只達全球每人平均擁有量的四分之一,在全中國666座城市中,有330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缺水,其中嚴重缺水有108個座城市,而在3,2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中,有30座城市長期受缺水困擾。

KBC表示,正因為全球水資源危機日趨嚴重,對於處理水源汙染、水道建設工程,和其他與供水相關產業的公司而言,存在莫大的商機。例如,美國至2016年將斥資1,500億美元來改善飲用水品質的問題。而中國政府在近五年內,已經花費約1,320億美元在水資源管理問題上。預計到2010年為止,430億元將用於278個目前沒有汙水處理廠的城市,430億元將用於南水北運的水管埋設計畫。另外,2007年澳洲政府國家水源計畫已花費約83.1億美元,以進行水管埋設、改善農業科技效率和資助各種地方水源計畫等事務等。

據聯合國水資源報告統計指出,目前開發中、已開發國家,每年花費800億美元在水資源相關基礎建設方面,據KBC估計,未來15至20年間,每年水資源建設支出將高達1,800億美元,所以投資水就是投資未來。

【2008-05-19 經濟日報】

水務科技產業 加重布局

【謝鎰年】

據美國智庫-太平洋研究所 (Pacific Institute) 的看法,已開發國家大部分水資源基礎設施必須在未來20年更換。未來數十年,已開發國家將花費高達1兆美元用於給排水系統升級,而其他地區可能面臨更嚴峻的供水問題。

前量子基金合夥人吉姆羅傑斯日前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從長遠看,中國最大的威脅是水資源短缺。包括汙水處理、潔淨水等水資源領域都將有巨大投資機會。連投資大師均注視到大陸水資源匱乏所牽引出的商機。

KBC認為水汙染嚴重、氣候變遷、及水務基礎建設不足等因素乃是水資源供給日益下滑的主要原因,加上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的崛起,使缺水問題更形緊繃。長期而言針對水資源的使用為水定價,使價格必須可以反映水資源的短缺,並避免過度用水和浪費,應該是未來的長期趨勢。水價的政策必須能夠實現對地下水的有效管理。

KBC認為,基於三項歸納的因素看好水資源投資的契機,分別是全球水資源的供需呈現大幅失衡、全球水資源嚴重不足以及全球預計投資於水資源相關產業的金額驚人。由於水資源陸續枯竭、水源汙染日益嚴重,但水資源需求卻快速成長,經濟學家估計,未來25年內至少有5,000億美元的支出將使用於淨化水資源的研發工程;另有1,000億美元的支出使用於水資源汙染防治與研究。

KBC全球水資源基金投資的標的以全球淨水及廢水處理、水務科技處理、水務基礎建設等公司為主,由於水資源產業的淡、旺季並不明顯,通常當大盤出現明顯修正時,對水務股而言反而是頗佳的進場時機。KBC全球水資源基金經理人沛爾杰認為,近期股市已接近底部,但市場波動將持續,未來股市雖將持續動盪,但近期除了房市外將不會出現激烈的修正,且目前全球通膨過高的負面現象將逐步改善,美元的貶值以及新興亞洲需求量上升將有助出口增加,也將改善美國的經濟狀況。

就操作策略而言,未來加重一些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水務科技產業,併策略性地增持部分水務基礎建設的股票,尤其將持續關注北美的水務基處建設公司,未來許多大型水務管線計畫將對相關公司帶來助益。未來新股掛牌及股票分割上市等企業活動,也將對市場氣氛帶來新的激勵。

☆謹慎投資 明辨風險

【2008-05-05 經濟日報】

人人喊渴的世界 水就是錢!

【孫永慶譯】

人人都知道,石油很有賺頭。但新近有一批大企業發現:水這種比較平凡的液體,可能更有源源厚利。

陶氏化學公司水事業處總經理伊安•巴布爾說:「城市人口爆炸,汙染惡化,這些問題需要針對性的解決辦法。當然,我們也正在大力投資水事業。」

大多數專家預估,美國的水市場價值到2010年至少將達1,500億美元,甚至時間可能還會提早。乾燥城市如洛杉磯和鳳凰城已經開始和間歇性缺水問題搏鬥,紐約市的水一度以乾淨見稱,現在也漸漸蒙上陰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更指出,美國供水系統老舊,管線和其他零組件狀況很差。

就全球而言,水問題甚至更迫切。許多專家估計,全球和水有關的設備與服務市場已達4,000億美元。

為高盛公司追蹤多家水公司營運狀況的迪恩•德雷說:「放眼所見,水確實是成長的動力。」

很多人同意此說。今年7月,奇異能源金融服務公司宣布,投入1,800萬美元在亞特蘭大建廢水回收廠,這是該公司在水業務上的第一項投資。負責這個單位的總裁亞歷克斯•伍庫哈特說,他希望不久就能創造10億美元的水資產,奇異電氣的產業主管甚至更具企圖心。奇異已在過去幾年買下4家水公司,首先是2001年的貝茲迪爾邦公司,接下來是奧斯摩尼克公司和艾安公司,最近又購併製造超濾膜的季諾環境系統公司。

「奇異水處理科技公司」總裁傑夫•賈伍德說:「我們的水業務現在遍及各種科技,可以滿足工業客戶、中國政府或紐約市水主管機關的需要。」經常和奇異競爭的德國巨擘西門子公司也發此豪語。西門子2004年以將近10億美元買下美國濾水器公司,之後又購併六家規模較小的公司。

西門子水科技公司總裁羅傑•拉德克說:「我們現在的技術可以應付所有水處理平台。」在西門子集團去年754億歐元的營收裡,水科技公司約占19億歐元。

化學公司對這方面也產生興趣。產銷硬水軟化樹酯與水處理薄膜20年的陶氏,購併中國大陸浙江的「歐美環境工程公司」,又為陶氏增加三種水科技。

陶氏執行長安德魯•李佛瑞斯說:「過去五年,我們的水相關產品產能每年成長一倍。」陶氏的水相關業務營收2001年「還不到一億美元」,現在已有「數億美元」。

現在,對有意進入水工業者來說,最大的機會似乎在美國以外地區。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預測,如果目前水消耗的速度不變,2025年全球79億人口中,將有50億住在欠缺安全飲用水的地區。

很多地方已經如此。世界銀行統計,盛產石油的中東約占全球人口5%,擁有的可再生淡水卻不到全世界的1%。西門子最近和以色列最大的梅克洛自來水公司簽約,合作開發新技術來重複利用以國寶貴的水資源,最後可能把多餘的水賣給其他乾渴的國家。

東方大力工業化,也吸引西方的水公司。伊利諾州納普維爾市納爾科水處理公司營運長威廉•羅伊說:「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工業區火燒得正旺,急需專業公司替他們有效管理水。」

德州普拉諾市投資銀行「水技術資本公司」編製的水公司股票「巴利沙德斯水指數」成分股1999年還有60檔,如今因為產業整併只剩38檔,水技術資本總裁史蒂芬•霍夫曼預期不久會變更少。

去年12月,威力股票資本管理公司推出投資巴利沙德斯水指數成分股的外匯交易基金「威力股票水資源投資組合」。此外,有三家歐洲共同基金專門投資和水有關的公司,巴黎「普瑞托全球水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威廉•布倫南也表示,將在美國設立類似基金。

布倫南說:「你每次沖馬桶、淋浴或喝杯水,就有人鈔票入袋。」

(來源:紐時週報)

【2006-08-28 聯合報】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砂石場排汙 大漢溪變泥床

東偉砂石場長期抽取地下水違法洗砂,並以暗管將汙水排入大漢溪,北縣府查核小組昨天上午會同警方取締。
記者吳文良╱攝影

位於鶯歌鎮三鶯大橋附近的東偉砂石場,長期抽取地下水違法洗砂,並以暗管將汙水排入大漢溪,造成溪畔近2公里河川地變成汙泥地,縣府查核小組昨天上午會同警方取締,現場還查獲疑似囤積的5.5公秉柴油,除依法開罰外,全案移送檢方擴大偵辦。

專案小組挖出埋在地下約3公尺深、長約1公里、直徑1公尺的排汙暗管後,發現東偉砂石場疑似占用河川地做為沉澱池。縣府政風處長沈鳳樑指出,東偉砂石場於民國58年設場,當年申請的砂石處理面積僅1000坪,但實際場域卻廣達3公頃,經地政局當場鑑界,證實業者占用河川地違法排放洗砂汙水。

三峽警分局約2個月前,發現東偉砂石場附近大漢溪岸有大量汙泥淤積,且每天有大量砂石車進出,懷疑業者違法排放洗砂汙水,通報縣府查緝小組後,利用深夜從對岸溯溪前往埋伏蒐證,甚至請來空中警察隊直升機從空中拍照,前晚找到確實的汙泥排放口,昨天凌晨漏夜前往取締。

砂石場工人發現查緝人員後,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掉頭逃跑,查緝人員則因雙腳深陷汙泥中,花了約20分鐘爬上岸後,發現場區內已空無一人。

查緝小組會同警方調派怪手開挖,挖出長約1公里的排汙暗管,研判業者將洗砂汙水排入沉澱池後,深夜打開閘門由暗管直接排入大漢溪。

檢警調查,業者疑似以每車約5000元價格收購廢土,洗淨後的碎石及砂,分別以每車約8000元至1萬1000元不等價格賣出,每月不法暴利可能2、3千萬元。

砂石場負責人林哲宏辯稱暗管是十幾年前埋的,早已不用暗管排汙;囤放柴油是供砂石車及洗砂機具使用,並未對外販售,檢警深入調查中。

【2008/06/27 聯合報】

偷倒水肥入溪 警循臭破案

平鎮警分局北勢派出所長楊國松昨天凌晨巡邏至平鎮市新貴北街老街溪旁,聞到刺鼻惡臭,原以為有養豬戶排放廢水,率員現場埋伏,沒多久發現1輛水肥清潔車以管線將水肥排入老街溪內,一下子溪面上滿是排泄物,警方當場將業者逮捕。

警方昨天凌晨近2時巡邏至新貴北街老街溪附近,聞到濃烈的糞便惡臭,於是派員在現場埋伏,1小時後發現1輛水肥車在溪旁停靠,車上人員皆下車將管線的一端放入溪中,將水肥往溪內排放。

警方當場查獲涉嫌私倒水肥的一大清潔公司負責人林志明(30歲)與員工陳建章(29歲),當警方氣罵怎麼可以汙染河川,對方還回嗆「這是合法的」,警方問:「你怎麼不倒你家?跟沿岸居民說這合法,你敢不敢?」兩嫌啞口不敢接話。

林志明供稱,以出車1次900元低價向集合式住宅承攬生意,價錢壓過低,如果送到台北市專門處理水肥的汙水處理場會虧本,因此趁夜排入老街溪,至今已偷倒數次,前晚自平鎮市環南路1處社區抽完水肥,趁昨天午夜老街溪沿岸住宅都熄燈了,就來倒水肥。

當警方找到與這家清潔公司簽約的社區黃姓總幹事,對方驚訝表示不知情,還說「我還在奇怪怎麼都晚上收水肥」。

警方偵訊後,將兩嫌依廢棄物清理法、水汙染防制法罪嫌移送法辦。

【2008/06/26 聯合報】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礦泉水廠進駐 恐損農民權益

  • 2008-06-10 中國時報 【廖志晃╱南投報導】

     味丹企業的關係企業─群岳礦泉水公司,要在埔里鎮牛眠里擴廠,生產包裝飲用水。遭縣議員吳國昌質疑損害當地原承租河川地農民權益,且未創造就業機會,卻衍生汙染及交通安全疑慮;縣長李朝卿表示,縣府一定會優先確保農民權益。

     吳國昌指出,埔里鎮牛眠里農民,在眉溪承租河川地耕作已有60年歷史,阿公、阿嬤們在日本時代徒手挖石頭、墾荒地,用汗水灌溉田園。

     但是,國民政府來台後,這些土地變成國有土地,只能租用,而且,雖然管理單位不斷變更,但農民一直依法繳納規費。縣府並向農民徵收「占用縣有土地補償金」。

     原有耕地 變工業用地

     八十六年時,縣府向農民表示,河川地是否辦理出租,還要等內政部核示。但九十六年十二月間,農民再向縣府申請租用時,縣府的回覆卻是「經查該地號已有使用計畫,非擬放租耕地,因此註銷承租申請。」

     今年五月初,縣府發函給農民,指稱「無權占用土地」並要求在月底前移除地上物,騰空返還土地,否則要依法送辦。

     經過了解,才知道這塊土地將要變更為工業用地,然後租給味丹集團的礦泉水公司擴廠之用!

     公告放租 農民不知情

     吳國昌說,縣府人員表示,曾經在九十五年十二月公告放租,只是農民不去申請。實際上,現耕戶沒有人知道縣府「公告放租」,再者,依國有耕地放租辦法規定「曾提出申請者,可免再申請」,縣府為何沒有通知農民前往承租?

     吳國昌並質疑,礦泉水廠業者抽取屬於全民的珍貴水資源,變成包裝水販售牟利,目前每天有40車次的大卡車進出,擴廠後噪音汙染、交通安全疑慮將更嚴重,卻全由當地居民承受,更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上海砸70億元 建設排水系統

根據上海水務「十一五」規劃,上海將建設與啟動51個排水系統,計畫投資約70億元人民幣的計畫安排,除了目前19個排水系統已建成發揮作用和個別項目調整外,餘下排水系統正抓緊建設與改造,爭取在世博會期間發揮作用。

上海濱江臨海,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多毫米,每到6至9月,雨量集中,加之颱風、潮水影響,極易內澇。上海目前的城市排水,是把暴雨通過道路下的排水管道進入排水泵站,再通過泵站把雨水排入河道,使道路不被淹。

上海已建成陸家嘴、花木、浦東國際機場等8個高標準排水系統,服務面積20平方公里。世博局目前正抓緊世博會場館區相關蒙自、南碼頭、浦明、後灘等4個排水系統的建設,確保在世博會期間發揮作用。

另外,結合一批重大工程建設,上海還將開工建設虹橋樞紐、外灘新延安東等10個新增排水系統建設。

根據「上海市城鎮雨水系統專業規劃」,全市共規劃建設排水系統361個,目前已建排水系統222個,在建排水系統26個,待建排水系統113個。

【2008/06/26 聯合報】

水生植物吸收氮磷 除汙有效

  • 2008-06-10 中國時報 【林倖妃╱專題報導】

     利用食物鏈的原理,在水庫中放養貝類可以改善水質;利用水生植物吸收營養鹽,也可以慢慢達到淨化水質。若兩者交錯運用,更可事半功倍。

     水生植物和藻類同樣都屬於初級生產者,如何能達到降低水庫優養化的成效?關鍵在水生植物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水中的氮和磷等營養鹽類,不論是浮在水面上的浮水性或沉在水中的沉水性植物都可以達到相同作用。利用岸邊、淺水域、溼地或人工浮島等滋長的水生植物來吸收水中營養鹽,再利用動物攝食植物或是人工移除、捕撈,降低優養化程度。

     國內已有部分水域採用這種方式,如翡翠水庫在水庫上游施行人工溼地,在溼地種植水生植物先行過濾水質;花蓮鯉魚潭在汙水流入潭內前,先流經溼地,雖然溼地不大,仍有其成效。日月潭、石門水庫等則運用浮島種植植物,但因相對於日月潭或石門水庫之面積,浮島顯得過小,以致整體效益有限。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俊宗說,他領導實驗團隊在新山水庫也運用人工浮島,種植天使花、仙草和魚腥草等,發現它們都會大量吸收氮、磷,魚腥草對氮的效果較好。有人建議種植具有經濟價值的空心菜,但可能是水中營養不足,空心菜長得並不好;若為了讓它長好而施肥,反而造成汙染,因而並不推薦使用食用植物;比較值得推薦的是藥用或香料植物。

     吳俊宗也說,水生植物工法較適合用在離槽水庫施作,如澄清湖和鳳山水庫等,其水源由河川經過引導而蓄存於水庫。這類水庫可以用「庫前庫」的模式,即在水源進入水庫前,先在庫前小水庫(或溼地)沉澱、濾淨並經水生植物吸收營養鹽,這對於削除濁度、有機物、總磷等汙染很有效,如此可以淨化水源水質,以保障水庫水質。

善用生物鏈工法 養蜆仔兼洗「庫」

  • 2008-06-10 中國時報 【林倖妃╱專題報導】

 ▲新竹寶二水庫因為水質不佳,水庫邊有水質優養化趨勢,長了綠苔。(本報資料照片╱陳權欣)

     水庫受到汙染,有關藻類生長造成優養化現象,令各國都很頭痛,近年紛紛採用生物控制法,以去除水中營養鹽、控制藻類生長。最常用生物防治法是人工溼地和養殖魚、貝類,日本甚至成功的利用蜆仔養殖,不但蜆仔盛產,還能去除水中的氮和磷。

     台灣夏季炎熱,造成水庫藻類增生,更易優養化而影響水質。環保署今年也擬在金門水庫運用蜆仔或珍珠貝清除藻類;小小蜆仔既清肝也能清水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俊宗說,這是應用生態系食物鏈的原理,控制水庫水質。

     改善水質 興建溼地、養魚貝

     各國近年積極採用生物鏈工法,以降低水中營養鹽,達到改善水質目標。最常使用的人工溼地方法是,藉人為操作和控制,利用黏土層與石子、砂礫舖設,過濾、吸附、沉澱、吸收水中營養鹽、重金屬和其他有機汙染物,來淨化水質。國內在各地大量推廣興建人工溼地,西班牙、澳洲、美國大陸也都在進行。

     另一種方式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是借重魚類,來抑制藍綠藻的生長,亦即以水生植物搶藍綠藻的養分,或以魚、貝類吃掉藍綠藻或營養鹽。德國是最早運用魚類淨化水質的國家,經過縝密調查分析,不但魚類明顯成長,水體中的總磷量也下降。

     利用貝類移除水中營養鹽的有韓國、日本中國大陸,韓國主要是在實驗室中將廢棄牡蠣殼經日照曬乾後磨碎,以高溫和熱裂解方式將殼中的碳酸鈣轉成氧化鈣,灑入具有高濃度磷的水樣中,藉著氧化鈣和磷形成不可溶解的化合物,降低水中磷的含量,結果發現吸收磷達到68%到98%。

     日本則是將貝類養殖用在改善水質上,在湖內養殖蜆仔,經過捕撈,不但可創造不少產值,還可以降低氮含量15%;如果是運用珍珠貝改善水質,還可以收成珍珠。

     優養化嚴重 縮短水庫壽命

     中國江南地區同樣以魚、貝混養方式,改善水質並獲取魚、貝收益,尤其是促進珍珠收成。但因常有人為達到豐收而放置營養鹽,反而不利淨化水質。

     國內的水庫和湖泊提供國人自來水水源,但因汙染增多而造成優養化嚴重。「優養化」原本是在自然環境中,水域內的營養鹽─特別是氮和磷,隨著時間慢慢增加的自然現象。近年因人為活動,以致汙染物和營養鹽大量排入水域,加速優養化速度,造成大量藻類增生。

     水庫優養化常會導致淤積,縮短水庫的使用壽命和經濟效益。尤其大量藻類死亡後,水中微生物必須消耗大量氧氣以分解這些有機體,使得其他水生物體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當愈來愈多生物死亡乃至於腐敗,水體不但愈形渾濁、發出臭味,水質更迅速惡化。有的藻類甚至會產生毒素,對飲用水水質影響很大。

     箱網養殖貝類 減低營養鹽

     目前用來控制水庫水質的方法很多,近年較受重視的是生物鏈工法,屬於生物操控的一種。接受環保署委託進行實驗計畫的吳俊宗說,水庫生態系中的生物鏈可分為初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等。其中浮游藻類和水生植物都是初級生產者,浮游動物和貝類等是初級消費者,魚類為次級消費者。

     因此吳俊宗和台大團隊選用魚、貝類攝食藻類的生物特性,企圖降低優養化以控制水庫水質。

     吳俊宗說,但使用魚類的一個問題是,魚類可能在水庫內快速繁衍,排泄物反而增加汙染。另一方面,人類為了收成魚類,可能帶來更多汙染(如投入餌料),讓水質更難改善,因而在實驗過程中,選用以箱網養殖貝類的方式。

     吳俊宗說,當生產者大量增加後,依照食物鏈原理,初級和次級消費者也會隨之增加,若未及時移除消費者,消費者死亡後釋出更多營養鹽,形成惡性循環,所有的營養鹽都留在水庫;以箱網養殖貝類,用意就在當貝類攝食藻類後再移除,大幅削減營養鹽的存在。

     珍珠貝清藻類 可形成珍珠

     從實驗團隊在新山水庫的實際運作,確認所有的貝類都有清除藻類的功用,若施放珍珠貝,經過長期養殖甚至會形成珍珠;吳俊宗說,從日本過去的經驗,團隊傾向在水庫放養珍珠貝。

     原因在於一般貝類因具有食用功能,可能引起附近居民或遊客覬覦,下水撈捕反而汙染水質,若採用珍珠貝,因經濟價值高,定期移除不但達到控制水質效果,還可增加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較適合水淺的小型水庫,吳俊宗說,水深的大型水庫因為動輒深度達數十到近百公尺,水太深且水質變化大,並不適合放養貝類。

     因此環保署決定先在金門之水庫嘗試,或許未來會在市面上看到金門水庫養殖出來的珍珠,或攝食水庫藻類維生,具有「清道夫」功能的蜆仔。

營養鹽和優養化環環相扣

  • 2008-06-10 中國時報 【林倖妃】

     水體優養化來自營養鹽增多,而水中營養鹽主要是氮及磷,往往成為水庫水體中藻類的營養來源。

     磷和氮是肥料、清潔劑的主要成分,人類在河岸旁耕種、施肥、清洗物品,釋放的廢棄物直接排入河川,造成嚴重的汙染。

     水中高濃度的氮和磷通常會造成藻類大量增生覆蓋水面,有時將陽光全部遮蔽,使得底下的植物、魚、蝦死亡;動、植物屍體分解時會消耗水中的氧,形成缺氧的惡性循環

     藻類大量繁殖後,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造成水體溶氧量晝夜變化差異大,造成魚類等水中生物無法生存,水體也產生惡臭,這就是「優養化」的現象。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友達彰化廠 水價恐比六輕貴

嘉義縣長陳明文(右一)昨天與多位嘉義縣鄉鎮市長、民意代表拜會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前左一)、副董事長陳炫彬(前左二),爭取友達十代面板廠到嘉義馬稠後工業區設廠,李焜耀表示會審慎評估。
嘉義縣政府╱提供

友達光電十代以上面板廠落腳彰化遇障礙,因中部地區用水吃緊,在大度堰完工前,必須仰賴農業用水,調撥農業用水的水價恐會高於台塑六輕,且水質欠佳,未來友達必須自行改善水質,建廠成本相對墊高。

為滿足友達在中部地區設廠需求,國科會已為中科四期選址,經濟部昨(10)日則聽取工業局、水利署有關友達新廠所需的水、電問題,友達也派員與會,因會中僅討論彰化一處設廠地點,外界預期友達新廠應會設於彰化。但與會人士表示,友達在彰化設廠的最大障礙在用水問題。

友達的設廠目標,新廠預定明年下半年動工,工期約需二、三年,最快民國100年完工,新廠用水需求到2015年為每日6.5萬噸,最終目標是每天7.5萬噸。

由於中科已開發至第三期,中部地區每天需要28.2萬噸水,目前雖可滿足需求,但中科開發至第四期時,將出現缺口。

相關單位表示,為解決中部用水需求,現已完成大安、大甲水資源聯合運用計畫,正提送環保署審查,預定102年完成;完工前,須向水利會調水。

不過,友達新廠若在彰化,須改由大度堰供水,但大度堰計畫尚未提送行政院,完工遙遙無期,短期內同樣需要仰賴農業用水。

據指出,農業用水的水質較差,而大度堰上游有民生廢水,也會影響水質,友達在會中反映水質標準不符面板廠需求。與會單位建議友達新廠若要落腳彰化,必須將改善水質納入建廠考量,友達已將相關意見帶回評估。

經工業局與水利會協調,彰化水利會同意足額供應友達新廠每日最高7.5萬噸用水,不過,因新廠沒有水權,加上水資源日漸珍貴,水利會要求未來友達調撥農業用水的水價必須高於六輕。以六輕水價每噸3.5元預估,友達新廠每年用水費用應會逾億元。

【2008/06/11 經濟日報】

新聞辭典》原水鹽化

中油林園石化廠的原水,是由鳳山水庫供應,該水庫的水,主要來自高屏溪。因農曆過年至今,南部很少下雨,造成高屏溪海水入侵,抽取的原水含很高的鹽分。

林園石化廠取得原水後,經純化為超純水後,做為冷卻水塔及生產蒸氣使用。

含鹽分高的「超純水」被利用為冷卻水時,只能使用五個小時,「再生」速度趕不上。超純水供應不及,除影響冷卻水供應,也無法產生蒸氣,無法提供足夠動力,工廠得被迫停工。

【2008/06/03 經濟日報】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兩岸通水?水利署評估中 7月報政院決策

金門縣政府積極爭取「兩岸通水」,向中國大陸引水改善金門長年缺水問題。經濟部水利署已展開技術面與效益評估,預定 7月份把評估結果提報行政院,由行政院進行政策決定。

金門縣政府多次建請政府同意金門自中國大陸引水,以改善金門缺水、湖庫水質不佳問題。經濟部水利署署長陳伸賢日前親赴金門與縣長李炷烽溝通,承諾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議。

水利署官員表示,金門缺水由來已久,過去一直是以海水淡化為主要對策,但也討論過向中國大陸引水的可能,早在2001年左右,經濟部水資源局就曾進行技術評估,但當時政治環境並不允許,最後不了了之。

水利署預定以一至兩個月時間,針對金門向中國大陸引水的技術面與效益展開評估,內容包括要用何種工法引水?究竟是在海底布管,還是建造一座兼具交通功能的跨海橋樑運水?各需多少經費,效益如何?

自中國大陸引水到金門後,如何加強淨水處理?淨水設備需做哪些調整?金門原有湖庫的水應如何運用?也要納入評估。

經濟部官員透露,兩岸小三通之後,金門縣政府與對岸有過若干接觸,初步了解自中國大陸引水的水費不會太高,也比從台灣運水來得便宜方便,但此事不只是單純的民生問題,還有政治、安全等因素要考量。

水利署預定 7月間把評估報告提送行政院,由行政院進行政策評估,再決定是否允許金門自中國大陸引水,或者繼續沿用海水淡化現制。

【2008/06/07 中央社】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比省錢比環保 瓶裝水退流行

瓶裝水在市場上以時髦、便攜和安全衛生著稱,但環保人士多年來致力於讓民眾放棄飲用瓶裝水,目前的經濟不景氣可能有助於實現他們的目標,越來越多的人願選擇喝自來水,而不是每年花數百甚至數千元購買瓶裝水。

德州奧斯汀的辦公室管理員希絲.甘迺迪說,她過去要喝大量瓶裝水,現在只喝自來水,「我覺著喝瓶裝水不划算,不比自來水更好或更衛生。」

按照紐約CVS藥店出售的七百毫升Poland礦泉水價格計算,每人一天的飲水費需4.41元,如果喝20盎司的Dasani瓶裝水,則為6.36元,若是半升的Evian瓶裝水,則需6.76元。一年加起來就是數千元。即使是Costco倉儲店每箱24瓶半升瓶裝水的售價也要6.97元,只夠一個人喝六天,一年需要四百多元。

美國水廠協會的調查顯示,如果是喝自來水,每人一天的花費僅略超過0.001分錢,一年僅約51分錢。

美國人對環境的擔憂也是一個因素。生產和運輸瓶裝水需要石油,瓶裝水造成的浪費和花錢買幾近免費的水,越來越受到民眾反對。

【2008/06/18 世界日報】

仿碳交易…水交易行得通

在缺水危機悄悄逼近的此刻,全球產業恐怕得開始面對水價日漸上漲的現實。如何有效管理水資源,是產業界應該關心的重大問題。小朋友在公園飲水機前開心地喝水,這些頭痛的問題就留給大人傷腦筋吧。
美聯社

水資源極為珍貴,水價卻未反映實際成本,在缺水危機悄悄逼近的此刻,全球產業可能必須面對日漸上漲的水價,如何建立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產業界應該關心的重大問題。

水是維生最基本的資源,但全球水價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你愈窮,負擔的水價愈高,你愈富有,負擔的水價愈低。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的情形特別明顯,三蘭港貧民區的居民買一噸水要付出新台幣240元,而市區較富有的居民只要付10元。

工業國家和產業界也有同樣的現象,西班牙農民付出的水價是實際成本的2%,加州中部種稻和小麥的農民用掉加州五分之一的水,政府一年補貼他們的用水金額超過4億美元。

澳洲遭遇七年苦旱,澳洲農民因此比較了解水的珍貴,農業用水效率堪稱世界第一。

然而,從虛擬用水的觀點來看,生產一條新台幣300元的牛仔褲要用掉11公噸水,一公斤牛肉要用掉22噸水(一個幾十元的漢堡要用掉2.4噸的水),一磅烘焙咖啡要用掉將近10噸水(一杯咖啡要用掉140公升水)。

澳洲出口大量牛肉、小麥和乳製品,以澳洲這麼乾旱的國家來說,農民以虛擬用水的方式,生產大量耗水的農產品,其實是嚴重浪費水資源,十分不智。

水是最能夠再生的資源,只要一場大雨,大家就忘了水的珍貴。看來水的問題不光是雨量分布的問題,也是社會怎麼管理水資源分配的問題。

水資源的管理與分配十分麻煩,光是水價漲不漲,就可以吵上好幾年,因此建立可行的水資源分配與交易制度絕非一蹴可及。

目前除了瓶裝水外,水資源幾乎沒有什麼交易,各國或許可以仿效碳交易的方式,建立總量管制制度,進行水的交易,不過水、水權跟土地所有權常常密不可分,水的交易會受到土地所在地的限制,或許只能局限在小區域中進行。

但不論水的管理問題什麼時候可以解決,產業界、尤其是農業與食品加工業,都必須面對將來水價會上漲、用水會受到更多管制的局面。

【2008/06/09 經濟日報】

遇伏流 台東市太平溪一夕間斷流乾涸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九日電)台東連續幾天的豪大雨,溪流應該是滾滾洪水;不過,台東市太平溪因河道改變碰上了伏流,一夕之間原本水量豐沛的河道變成斷流,乾涸河床日照下相當刺眼。

日前台東連續豪大雨,從南到北大小溪流,溪水暴漲,有些溪流洪水至今未退,仍然是混濁的溪水;貫穿台東市的太平溪,這幾天溪水也是暴漲,不過今天清晨台東市民起床後,發現太平溪河道已經完全乾涸,連一滴水也沒有。

太平溪全長二十點五公里,上游是源自中央山脈的大巴六九溪,今天上午民眾沿著大巴六九溪尋找溪水乾涸的原因,發現在大巴六九溪匯入太平溪不久後,碰上伏流,整個溪水就這樣滲入地底,因此才會造成太平溪「斷流」。

前台東市長賴坤成表示,過去太平溪經常發生「斷流」情況,他為了找出原因,曾經溯溪而上,發現造成「斷流」的原因,除了因上游河道屬於砂礫層,造成伏流外,還有部份是不當取水,台東縣政府應該積極找出辦法,避免太平溪動不動就「斷流」。

台東縣議員張國洲表示,太平溪是第一條獲得中央補助的縣管河川,被行政院列為全國示範河川,且下游接近出海口,生態豐富,經常「斷流」會破壞河川生態,台東縣政府應該和水利單位商量,如何防治「斷流」問題。970609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國際城市與水論壇會議 探討城市與水 各國專家提經驗

  • 2008-06-1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一項大規模的國際城市與水論壇會議台灣登場。第三屆國際城市論壇會議即將在十三、十四日在台北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城市與水」,由IFoU國際城市論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臺北縣政府共同主辦。

     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指出,本次會議邀集荷蘭、西班牙、義大利、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大陸等歐亞地區國家之學者、專家,就各國案例探討城市與水的發展規畫經驗發表14場演說與座談。

     來自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西村幸夫以日本滋賀縣近江八幡市說明日本的水與城市,他強調一個好的城市,一定會吸引觀光,但不能為觀光而觀光,必須避免避免過度旅遊開發,通過空間品質的提升,會變成優美環境,遊客就會來。

     西村幸夫強調,近江八幡市就是藉由協商機制,透過工會、媒體宣傳,讓民眾參與,提升環境質量,當地居民發動了半日義務勞動,清除水草,清理環境,同時結合水與城市的發展,創造宜人居住的環境。

     威尼斯Bernardo Secchi教授指出。水與城市發展關係密切,城市集中並非最好的發展模式,相對的城市分散佈置反而可能更具有鎃潛力。他說,威尼斯因為運河四通八達,所以城市就比較分散,但是他們將分散轉化成為優競爭勢,這樣一來當地民眾參與會比較容易,也因此創造新的城市發展模式,不是一味追求人口千萬城市發展。

     荷蘭住房區域規畫環境部官員Henk Ovink也介紹荷蘭蘭得斯塔德區的發展計畫。他說,萊茵河三角洲大都市地區蘭得斯塔德區是一個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及烏德斯勒四個多中心的城市群,每個城市人口不超過一百萬人,四就都市發展角度來看,並沒有競爭性,但四個城市加起來就有三百萬人,競爭性就強,因此他們規畫二○四○年空間區域發展規畫藍圖,讓它們成為有競爭力的城市,而四個大城市都有優勢定位,凸出各個城市特色,各個城市水有互補的效用。同時對於自然環境生態進行調查,改善交通系統,並對於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氣候變遷及早提出因應對策。

     這項論壇同時邀請北京毛其智教授主講「水系統與都市發展之北京案例」、上海鄭時齡教授主講「上海的水岸城市再生與都市轉化」、新加坡王財強教授主講「水與新加坡:從缺水到ABC」、香港鄒經宇教授「採生產管理之效能取向的可持續都市規畫與設計:以香港為例」、韓國韓武榮教授談「首爾的漢江復興計畫」以及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談「城市再活化:台北縣的經驗」。

治水 應多溝通事緩則圓

  • 2008-06-16 中國時報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
 ▲來自印尼、尼泊爾、新加坡及上海等地學者專家,與台灣水環境教育專家進行研討。

     人是很容易忘記事情的,像九二一大地震已經過了快十年,九二一的教訓,可能多數人都已經忘掉了。每當有大水來臨時,治水就談得特別多,但大水過了,大家也就慢慢忘了。

     古代就很早就有治水主張,漢哀帝年間,賈讓提出「治河三策」:上策不與河爭地,中策為多建滯洪設施,降低洪水威脅,下策為多設堤防。但千百年來,多數都不採用上策。其結果,就是廣建並加高堤防,讓民眾誤以為是安全,其實則不然,讓民眾生命財產動輒受到威脅。

     以美國紐奧良颶風事件為例,當地政府不斷加高堤防,這些水泥堤防在沒有水害來臨前,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很安全的,堤防內人口乃大量增加,等到卡催納颶風來時,卻不堪一擊,好像甕中捉鱉,才會造成嚴重死亡事件發生。

     在我擔任行政院九二一重建委員會執行長期間,我發現:台灣治水亦有此兩大流派,可謂如老殘遊記,是理念派與實務派之爭。前者如:不與河爭地,不斷山腳(建公路),遷易氾濫之地居民(遷村)。後者如:實務上做不到(因為區域計畫、建物管理不良,無建照房子多,生活與開山種植聯在一起,未有全套可行遷村方案),需走另一條路。

     921重建中幾個有關水的決策,涉及民意與專業、風險與溝通建立共識之問題,亦即有些事情,不能完全依照災民意思復原,必須先把問題癥結找出來,對症下藥,但災民的意見也不能忽略,必須多溝通,也就是說,急事不能急辦,事緩則圓,但仍要多溝通。

發展讓上海水環境壓力擴大

  • 2008-06-16 中國時報 【上海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劉遂慶教授】

     上海面積六千三百四十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一千四百萬人,加上常住五百萬人,整個上海都市活動人口接近二千萬人,二○○六年平均GDP高達七千一百八十九美元,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港口城市,多年連續保持經濟兩位數增長,上海「高樓愈來愈高,車子愈來愈多,問題也愈來愈多」。水資源需求量連年增長,造成了很大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壓力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水價調漲一倍,可以抑制用水量達到十%,上海的水資源並不豐富,所以從一九九○年一度水價一毛錢,一直提升到現在二元。

     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被列入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對水資源開發和水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與進步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通過組織城市節水宣傳、加強城市供水科學管理、提高工農業迴歸用水率、運用價格調節機制和城市用水定額管理,使城市供水增長速度放緩,水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不斷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環境品質。環境教育在社會活動和教育發展中不斷完善,形成了系統的科學技術和完整的學術領域。

水是新加坡最重要的資源

  • 2008-06-16 中國時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鄭俊華教授】

     水在新加坡是一種稀缺資源,政府機構正致力通過有效的水資源綜合管理來保證其長期可持續性。公用事業局(PUB)作為水務局主要負責以最經濟的價格提供充足和可靠的飲用水來保持新加坡經濟的持續增長。自從2005年,公用事業局已經提供了四大水喉,即進口水、本地採集、新生水和淡化水。實驗室對水廠處理過的飲用水進行定期檢測以確保飲用水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飲用標準。

     新加坡通過廣泛的水資源綜合管理以應對挑戰,並且保證全民都能使用基本衛生安全的飲用水。水源保護通過綜合土地使用計劃和污染物源頭控制來實現。水採集通過水庫綜合、發展新的水庫和收集暴雨等方式擴大。污水排放必須遵循商業排放規則,同時排放稅也被引入。市政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必須達到排放標準才能排入海中。新生水通過高科技處理二沉池出水而回收穫得。高科技被用於水生產和水回收過程中。生產水的水質通過定期分析檢測來保證。供水系統和終端用戶的水洩漏得到控制和減少。水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強制實施。通過定期監控水保護,民用水每天的消耗量減少並保持在165升。

     新加坡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循環水可以作為可再生和持續發展的水資源是大勢所趨。本報告討論了任何單位準備使用回收水時必須考慮水處理和水質保證。

高雄水資源應恢復健康本色

  • 2008-06-16中國時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葉欣誠】

     高雄市是我國相當重要的工業都市之ㄧ,其境內地形的樣貌豐富多變,山、海、河、港匯聚成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尤其是境內河川構成的水系,更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因如此,歷任行政首長皆能體會境內河川對高雄市發展的重要性,更把河川整治納為施政與都市更新的重要環節,讓河川能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逐步改善河川水質污染與河川生物危機環境問題。

     高雄市各河川皆因早期工業廢水與民生污水直接排入,而受到高度污染,使得河內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甚至已經滅絕。

     約30年前開始,愛河整治計畫首先啟動,採用閘門攔污、截流集中處理的方式進行,以期在短期內可以改善河川水質。然而,類似的整治策略造成自然水文循環的破壞,也使得愛河成為主流閘門下幾乎全為海水,主流閘門以上河川缺水的一條不自然的河川。

     近年來,河岸景觀營造成為河川整治的重點,但河川水質改善幅度有限。高雄水系的根本問題在於由高屏溪至高雄港的水系因為各類開發行為而截斷,使得河川缺乏潔淨的原水,稀釋能力降低,加上不符合自然原則的整治策略,使得河川更缺水。未來的整體策略應該以引進活水,促進大高雄地區水系的自然化與完整,讓水資源系統回復健康本色。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投資水,就是投資未來

【謝鎰年】

全球氣候異常不僅改變了以往的降雨模式,而且還縮小了兩極冰川的規模,也間接導致淡水儲量的下降,各個國家水資源短缺的現象有漸趨惡化的情況產生。KBC基金總代理康和投顧產品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鄧盛銘表示,科學家曾經在2000年就預測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到2025年將會面臨水資源短缺,但這種情況卻不幸的在2006年就已經成為事實。

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和人口增加所產生的需求是水資源短缺的另一項驅使因子,例如,印度人口數占世界人口的16%,然而卻僅擁有5%的水資源,這樣的情況預計印度的水需到2020年將全面供不應求。日前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亦表示,中國每人平均擁有水量只達全球每人平均擁有量的四分之一,在全中國666座城市中,有330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缺水,其中嚴重缺水有108個座城市,而在3,2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中,有30座城市長期受缺水困擾。

KBC表示,正因為全球水資源危機日趨嚴重,對於處理水源汙染、水道建設工程,和其他與供水相關產業的公司而言,存在莫大的商機。例如,美國至2016年將斥資1,500億美元來改善飲用水品質的問題。而中國政府在近五年內,已經花費約1,320億美元在水資源管理問題上。預計到2010年為止,430億元將用於278個目前沒有汙水處理廠的城市,430億元將用於南水北運的水管埋設計畫。另外,2007年澳洲政府國家水源計畫已花費約83.1億美元,以進行水管埋設、改善農業科技效率和資助各種地方水源計畫等事務等。

據聯合國水資源報告統計指出,目前開發中、已開發國家,每年花費800億美元在水資源相關基礎建設方面,據KBC估計,未來15至20年間,每年水資源建設支出將高達1,800億美元,所以投資水就是投資未來。

【2008-05-19 經濟日報】

水務科技產業 加重布局

【謝鎰年】

據美國智庫-太平洋研究所 (Pacific Institute) 的看法,已開發國家大部分水資源基礎設施必須在未來20年更換。未來數十年,已開發國家將花費高達1兆美元用於給排水系統升級,而其他地區可能面臨更嚴峻的供水問題。

前量子基金合夥人吉姆羅傑斯日前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從長遠看,中國最大的威脅是水資源短缺。包括汙水處理、潔淨水等水資源領域都將有巨大投資機會。連投資大師均注視到大陸水資源匱乏所牽引出的商機。

KBC認為水汙染嚴重、氣候變遷、及水務基礎建設不足等因素乃是水資源供給日益下滑的主要原因,加上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的崛起,使缺水問題更形緊繃。長期而言針對水資源的使用為水定價,使價格必須可以反映水資源的短缺,並避免過度用水和浪費,應該是未來的長期趨勢。水價的政策必須能夠實現對地下水的有效管理。

KBC認為,基於三項歸納的因素看好水資源投資的契機,分別是全球水資源的供需呈現大幅失衡、全球水資源嚴重不足以及全球預計投資於水資源相關產業的金額驚人。由於水資源陸續枯竭、水源汙染日益嚴重,但水資源需求卻快速成長,經濟學家估計,未來25年內至少有5,000億美元的支出將使用於淨化水資源的研發工程;另有1,000億美元的支出使用於水資源汙染防治與研究。

KBC全球水資源基金投資的標的以全球淨水及廢水處理、水務科技處理、水務基礎建設等公司為主,由於水資源產業的淡、旺季並不明顯,通常當大盤出現明顯修正時,對水務股而言反而是頗佳的進場時機。KBC全球水資源基金經理人沛爾杰認為,近期股市已接近底部,但市場波動將持續,未來股市雖將持續動盪,但近期除了房市外將不會出現激烈的修正,且目前全球通膨過高的負面現象將逐步改善,美元的貶值以及新興亞洲需求量上升將有助出口增加,也將改善美國的經濟狀況。

就操作策略而言,未來加重一些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水務科技產業,併策略性地增持部分水務基礎建設的股票,尤其將持續關注北美的水務基處建設公司,未來許多大型水務管線計畫將對相關公司帶來助益。未來新股掛牌及股票分割上市等企業活動,也將對市場氣氛帶來新的激勵。

☆謹慎投資 明辨風險

【2008-05-05 經濟日報】

奇異未雨綢繆 5年內節水2成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八日電】

當油價狂飆成為全球注目焦點之際,美國市值第二大的奇異公司卻預測,下一波大漲的將是現在價格尚未反映其珍貴性的水資源。奇異本身更是未雨綢繆,計劃五年內用水量要減少兩成。

奇異董事長兼執行長伊梅特(Jeffrey R. Immelt)日前表示,奇異已開始檢討其在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100大工廠的製程,2012年前要減少20%的用水量。

他說:「我們相信水也會和溫室氣體一樣,成為社會艱鉅的挑戰。我們將致力應用相關科技於公司內外,以節省用水。」預估此舉每年可省水75億公升,並降低奇異營業成本1.5億到2 億美元。奇異集團2006年用在冷卻及其他製程的潔淨水量達416億公升。

奇異旗下環保事業「綠色創想(Ecomagination)」副總裁柏星兒說:「未來水價將反映其稀有性,尤其在新興地區勢必會看到水價調整。」奇異將檢討是否有製程已改善、卻還習慣性使用過量的水的情況。

另外,奇異也因「綠色創想」大為成功而上修營收目標,預估到2010年前,營收可望從2005年時設定的100億美元增至250億美元。

有鑒於環保法規愈趨嚴格,奇異三年前開始推動綠色創想計畫,其產品線包括省電燈泡到風力發電機,去年為母公司帶進140億美元營收。

為省水研發的綠色科技,可同時協助其他公司減少浪費,也給奇異帶來新商機。例如奇異正研發如何讓釀酒廠和食品處理工廠從廢水抽取有機物來發電,經過處理的水即可重覆使用於工業製程,而不須當做廢水排放。

柏星兒表示,這項技術適合大陸和印度一些缺水又缺電、但希望能發展工業的鄉村地區,「是永續發展的大好契機」。

奇異並非企業界省水的唯一先知。全球最大飲料公司可口可樂從2003年至今,製程用水減少18.6%,今年還將制定更明確的目標,以提升效能。

【2008/06/09 經濟日報】

仿碳交易 水交易行得通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倫敦八日電】

水資源極為珍貴,水價卻未反映實際成本,在缺水危機悄悄逼近的此刻,全球產業可能必須面對日漸上漲的水價,如何建立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產業界應該關心的重大問題。

水是維生最基本的資源,但全球水價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你愈窮,負擔的水價愈高,你愈富有,負擔的水價愈低。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的情形特別明顯,三蘭港貧民區的居民買一噸水要付出新台幣240元,而市區較富有的居民只要付10元。

工業國家和產業界也有同樣的現象,西班牙農民付出的水價是實際成本的2%,加州中部種稻和小麥的農民用掉加州五分之一的水,政府一年補貼他們的用水金額超過4億美元。

澳洲遭遇七年苦旱,澳洲農民因此比較了解水的珍貴,農業用水效率堪稱世界第一。

然而,從虛擬用水的觀點來看,生產一條新台幣300元的牛仔褲要用掉11公噸水,一公斤牛肉要用掉22噸水(一個幾十元的漢堡要用掉2.4噸的水),一磅烘焙咖啡要用掉將近10噸水(一杯咖啡要用掉140公升水)。

澳洲出口大量牛肉、小麥和乳製品,以澳洲這麼乾旱的國家來說,農民以虛擬用水的方式,生產大量耗水的農產品,其實是嚴重浪費水資源,十分不智。

水是最能夠再生的資源,只要一場大雨,大家就忘了水的珍貴。看來水的問題不光是雨量分布的問題,也是社會怎麼管理水資源分配的問題。

水資源的管理與分配十分麻煩,光是水價漲不漲,就可以吵上好幾年,因此建立可行的水資源分配與交易制度絕非一蹴可及。

目前除了瓶裝水外,水資源幾乎沒有什麼交易,各國或許可以仿效碳交易的方式,建立總量管制制度,進行水的交易,不過水、水權跟土地所有權常常密不可分,水的交易會受到土地所在地的限制,或許只能局限在小區域中進行。

但不論水的管理問題什麼時候可以解決,產業界、尤其是農業與食品加工業,都必須面對將來水價會上漲、用水會受到更多管制的局面。

【2008/06/09 經濟日報】

人人喊渴的世界 水就是錢!

【孫永慶譯】

人人都知道,石油很有賺頭。但新近有一批大企業發現:水這種比較平凡的液體,可能更有源源厚利。

陶氏化學公司水事業處總經理伊安•巴布爾說:「城市人口爆炸,汙染惡化,這些問題需要針對性的解決辦法。當然,我們也正在大力投資水事業。」

大多數專家預估,美國的水市場價值到2010年至少將達1,500億美元,甚至時間可能還會提早。乾燥城市如洛杉磯和鳳凰城已經開始和間歇性缺水問題搏鬥,紐約市的水一度以乾淨見稱,現在也漸漸蒙上陰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更指出,美國供水系統老舊,管線和其他零組件狀況很差。

就全球而言,水問題甚至更迫切。許多專家估計,全球和水有關的設備與服務市場已達4,000億美元。

為高盛公司追蹤多家水公司營運狀況的迪恩•德雷說:「放眼所見,水確實是成長的動力。」

很多人同意此說。今年7月,奇異能源金融服務公司宣布,投入1,800萬美元在亞特蘭大建廢水回收廠,這是該公司在水業務上的第一項投資。負責這個單位的總裁亞歷克斯•伍庫哈特說,他希望不久就能創造10億美元的水資產,奇異電氣的產業主管甚至更具企圖心。奇異已在過去幾年買下4家水公司,首先是2001年的貝茲迪爾邦公司,接下來是奧斯摩尼克公司和艾安公司,最近又購併製造超濾膜的季諾環境系統公司。

「奇異水處理科技公司」總裁傑夫•賈伍德說:「我們的水業務現在遍及各種科技,可以滿足工業客戶、中國政府或紐約市水主管機關的需要。」經常和奇異競爭的德國巨擘西門子公司也發此豪語。西門子2004年以將近10億美元買下美國濾水器公司,之後又購併六家規模較小的公司。

西門子水科技公司總裁羅傑•拉德克說:「我們現在的技術可以應付所有水處理平台。」在西門子集團去年754億歐元的營收裡,水科技公司約占19億歐元。

化學公司對這方面也產生興趣。產銷硬水軟化樹酯與水處理薄膜20年的陶氏,購併中國大陸浙江的「歐美環境工程公司」,又為陶氏增加三種水科技。

陶氏執行長安德魯•李佛瑞斯說:「過去五年,我們的水相關產品產能每年成長一倍。」陶氏的水相關業務營收2001年「還不到一億美元」,現在已有「數億美元」。

現在,對有意進入水工業者來說,最大的機會似乎在美國以外地區。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預測,如果目前水消耗的速度不變,2025年全球79億人口中,將有50億住在欠缺安全飲用水的地區。

很多地方已經如此。世界銀行統計,盛產石油的中東約占全球人口5%,擁有的可再生淡水卻不到全世界的1%。西門子最近和以色列最大的梅克洛自來水公司簽約,合作開發新技術來重複利用以國寶貴的水資源,最後可能把多餘的水賣給其他乾渴的國家。

東方大力工業化,也吸引西方的水公司。伊利諾州納普維爾市納爾科水處理公司營運長威廉•羅伊說:「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工業區火燒得正旺,急需專業公司替他們有效管理水。」

德州普拉諾市投資銀行「水技術資本公司」編製的水公司股票「巴利沙德斯水指數」成分股1999年還有60檔,如今因為產業整併只剩38檔,水技術資本總裁史蒂芬•霍夫曼預期不久會變更少。

去年12月,威力股票資本管理公司推出投資巴利沙德斯水指數成分股的外匯交易基金「威力股票水資源投資組合」。此外,有三家歐洲共同基金專門投資和水有關的公司,巴黎「普瑞托全球水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威廉•布倫南也表示,將在美國設立類似基金。

布倫南說:「你每次沖馬桶、淋浴或喝杯水,就有人鈔票入袋。」

(來源:紐時週報)

【2006-08-28 聯合報】

全球鬧水荒 水資源基金正夯

【記者朱婉寧╱專題報導】

世界水資源大會曾指出,目前全球每3人就有1人未來將陷入缺水危機。2000年,缺水問題影響全世界20%人口,約30個國家;但到2025年,全球將有30%的人、50個國家,將面臨缺水危機。

50年後 32億人缺水

聯合國全球報告中還警告,到2050年,全球1/5人苦於水災、32億人將因缺水而沒有食物,霍亂、瘧疾將再度肆虐,到時候全球將有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全球1/3的人類因缺水而變成難民。

為什麼會缺水?第一個原因,地球提供可用的清水供應原本就已非常稀少。

地球現存高達97%的水屬於海水,不便於人類直接使用,適合人類直接使用的淡水只佔地球全部水的3%,其中約70%存在南、北極巨大冰帽和高山冰川的固態水中,另外30%的清水有75%被污染,剩下25%才為可用之清水,所以全球真正可供使用清水只有0.225%。加上水循環極為緩慢,一滴水需耗時3千年才得以形成,水資源顯得格外珍貴。

第二個原因是全球人口急速增長、新興國家快速發展,水資源供不應求。1930年全球人口約為20億,1987年達到50億,目前全球人口已經突破60億。新興國家人口與工商業活動高度成長,基礎建設需求龐大,工商業消耗水量超乎想像。民生與工商業用水需求與日俱增,加上水形成的速度,遠趕不上人口成長的速度。根據統計,與100年前相比,全球人口已增加了3倍,但水的耗用量已增加了7倍。

全球暖化 加劇危機

新興國家中,如中國,目前已被聯合國列入全球13個缺水國家之一,平均每人可得到的水資源僅為全球平均的1/4,約有半數的中國城鎮供水短缺,其中100個城鎮面臨嚴重水荒。另外如印度,印度新德里可能在15年內就用完它的地下水資源。

第三個原因是全球暖化,加劇了水資源缺乏危機。科學家預測,全球暖化所帶來的降水減少、水蒸發作用增加,及冰山融化速度改變,蓄積大量淡水的溼地乾枯消失,將導致全球旱情嚴重。

在西非和中非有6個國家,2000萬人口依賴「乍得湖」生存。但是在過去的38年中,這個湖縮小了95%。在中國,有2/3的城市嚴重缺水。原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鹹海,水位下降了16公尺,水域已經減少了一半。

最後,浪費水也是使水資源缺乏的元兇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年發表的報告指出,一些世界最富裕的城市,例如雪黎、休斯頓等,耗費的水資源遠遠多於所能 補充的。而在倫敦,由於輸水管道老化而造成滲漏所浪費的水資源大 每天能注滿300個奧運比賽標準規格游泳池。美國及中國因管線老舊所流失的水份比例超過20%以上。

缺水嚴重的劇碼全球接力上演。目前,全球約1/4人口生活在「物理性缺水」地區。在這些地區,自然力量、過度使用、不當的農業生產方式等因素,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江河日益乾涸。但另外還有10億人口面臨「經濟性缺水」,他們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從江河和涵水層取水。

缺水的危機,使各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於水資源相關建設中,包括水源保護、水源淨化、運輸配給等等。

水務建設 全球砸重金

聯合國成員國已經達成一致協議,至2015年要將全球缺乏可靠、持續和安全的飲用水供應人口減少到目前的一半,全球每年用於自來水供應和消毒的費用是150億美元,而為了達到上述減半目標,相關供應及消毒的費用必須增加一倍,即300億美元。

美國未來20年將花費高達1萬億美元進行水管改善,此部份約占美國GDP的9%。中國在十一五計劃中有關水務方面總投資達6000億人民幣,其中4000億人民幣用於污水處理。

目前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每年花費800億美金在水資源相關基礎建設方面,估計未來15- 20年,每年水資源建設支出將高達1,800億美金。

國際淡化協會(IDA)統計,自1960年以來,全世界應用淡化技術開發的水源量正逐年增加,目前正在規劃與興建海水淡化廠的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日本、美國、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香港、天津)、韓國、印尼等,顯示水資源缺乏問題已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視。

過去幾年全球水價已陸續調漲30∼50%,調漲過程即意味著新商機的存在。根據雷曼兄弟統計,目前全球水資源產業總規模高達4,000億美元。近幾年,多國政府大量投入水資源相關公共資源建設,也使民間相關產業一夕爆紅。

藍金 持續發燒20年

全球自來水絕大多數都是公營機構,且都走低價化,但在各國基礎建設民營化驅動下,2003-2015年全球水產業民營化比例可望大幅提升至16%。民營化企業競爭可使水資源品質更高、更有效率提供全球人口及企業使用。

因此,業者將水資源產業稱之為「藍金」,並看好它持續發燒20年。

【2007-12-18 聯合報】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以色列富豪 投資興建紅海到死海的輸水道

以色列知名的富豪提輸伐表示,他和多位以色列的財團代表,還有約旦國王阿布杜拉、沙烏地阿拉伯的阿瓦里德親王都同意投資興建紅海到死海間的輸水道,這項工程將讓附近地區有上百萬個工作機會。

「耶路撒冷郵報」今天報導,提輸伐是在耶路撒冷的面對明日會議做前述表示。

據提輸伐的解釋,這項長達一百六十六公里的輸水道,可以將紅海的海水輸送到日漸枯乾的死海,保持死海的水量,並利用輸水道到死海的落差,興建發電廠和建立海水淡化廠,同時在輸水道附近興建一系列的旅館,結果可以吸引每年數百萬人到此觀光,並造成大批的就業人口。

紅海的水平面是零,而死海的位置是水平面下四百一十多公尺,利用輸水道的落差,可以建發電廠,而興建海水淡化廠,將濃縮後鹽份高的水輸入死海,有助於解決日益枯乾的死海免於枯乾。

由於紅海到死海之間,是約旦與以色列相接連的地方,到死海北部又接連了西岸巴勒斯坦的耶利哥,所以要開發這條輸水道要和約旦與巴勒斯坦合作。

提輸伐說,他的計劃已經得到阿布杜拉國王的同意,沙烏地阿拉伯最有錢的阿瓦里德親王在紐約和他見面時,也有意投資這條輸水道的興建,而以色列其他財團的富豪也都有意投資這項計劃。

興建紅海到死海的輸水道,仍需以色列與約旦立法同意。

提輸伐說,興建這條輸水道至少要數十億美元,但已經有許多人願意投資,所以興建紅海到死海的輸水道資金應該沒有問題。

提輸伐說,這條輸水道的興建會帶動週邊的工作,對以色列人、約旦與巴勒斯坦人都有好處,只有這種實質的建設才是讓和平建立的基礎。

以色列總統裴瑞斯贊同提輸伐的提議。

【2008/05/17 中央社】

60年大旱 西班牙運水解渴

 

西班牙最近經歷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東北部地中海濱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更遭逢60年來最缺水的春天。當地首府巴塞隆納13日雖緊急自鄰近地區以海運輸入飲用水,對紓解旱象仍然只是杯水車薪。

船隻當天從鄰近城市塔拉哥納運來約2300萬公升飲用水,未來還會從西班牙南部阿美里亞省海水淡化廠與法國馬賽運水過來。預計今年夏天總共會有66個船次將水運抵巴塞隆納,每月成本高達2100萬歐元(約台幣10億元)。不過些水只能滿足加泰隆尼亞自治區6%的用水需求,將來還得透過鐵路從西班牙其他地方買水。

倫敦泰晤士報說,西班牙各處降雨情況差異極大,巴塞隆納當地一座水庫乾涸見底,1962年開始蓄水淹沒的一處村落遺跡重新浮現,然而西班牙北部巴斯克自治區的水庫水量卻多到必須洩洪。

巴塞隆納市府已關閉許多噴泉,並禁止居民把水浪費在洗車澆花等非必要用途。儘管氣象預告說本周會下雨,但農人還是害怕乾旱摧毀作物,旅館業者則擔憂到了夏天旅遊旺季旱象若不解除,損失必定慘重。

為紓解飲用水不足問題,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計畫改變厄波羅河的河口位置,卻激怒了部分民眾,引爆了西班牙媒體所謂的「搶水戰爭」。

商業團體說,政府從外地運水進來,傷害了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在海外的形象,卻不能解決旱象,是「徹底失敗」。旱象影響的民眾多達數百萬,但13日當天運來的全部水量,僅能供18萬人使用一天,實在不夠。

【2008/05/15 聯合報】

抽水 淹水

20080606自由時報讀者投書■ 許錦文

豪雨一來,雲林縣台西頓成水鄉澤國,崙豐國小積水二十公分,整個校園均泡在水中,逼得學校必須停止上課。無獨有偶,屏東縣林邊鄉此次也淹水達二十公分以上。類似這種情景一直重複上演,令人感慨萬千。

早期水林鄉的宜梧國中也是因地層下陷遇雨成災,最後不得不遷校。悲哀的是,當時沒人願意觸及問題真正的核心,也沒人提及地層下陷的嚴重事實,直到高鐵的興建,日本工程師表示若地層繼續下陷,高鐵行經雲嘉地區會有翻車危險,此問題才驟然浮出檯面。

然而,國民黨與民進黨政府一直無法正視,進而解決養殖業及農民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地層下陷結果,這已然不是政府不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有無決心的問題,是水利署的無能及縣市首長選票考量而不依法取締的結果。林邊是全國地層下陷最嚴重地區,根據學者研究,十年間就下陷二四○公分;而雲林縣平均下陷高度也達二二○公分。筆者不禁要問,此種問題怎麼不會發生在同是海洋國家的日本?難道日本農民不須灌溉嗎?日本沒人從事養殖漁業嗎?嘉南農田水利會有無做出合宜的水源調配措施以便利農民灌溉,日本人早在台灣建造嘉南排水灌溉工程,但一交到國民黨政府手中即刻變了樣。嘉南農田水利會的組織功能在那裡?

地層下陷若不解決,任何治水方案終將功虧一簣。尤其地球逐漸暖化,海平面不斷上升,加上地層下陷,未來這種校園及民宅浸泡在水中的情景還會不斷重演。(作者為環球技術學院講師)

擺脫舊思惟 走出淹水噩夢

中國時報 2008.06.07  歐陽嶠暉╱北市(退休教授)

     台灣各中大都市都已建有雨水下水道,但因雨水下水道之功能有限,每當下豪雨,超出其排水能力就必淹水。但政府卻束手無策,乃仍停留在傳統思惟。

     舊思惟的雨水下水道是以降雨頻率三至五年的降雨強度考量。殊不知當雨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後,土地利用強度改變,原可透水的變成不能透水,再加上雨水下水道疏於清理、變形,排水能力必大降,再也沒有排除三至五年雨水的能力,故一有豪雨,又怎能不淹水呢!

     解決既有都市的淹水,就是增加都市的透水性,將一般非車道的不透水舖面改造為透水舖面,將雨水排水系統,尤其分布各角落的側溝改為透水性側溝,陰井改為透水井(因幹管已不易更改),只有從這些收集系統下手。另於公共場所、公園運動場、廣場的地下,設置貯留槽,貯積尖峰雨量,以減少雨水流出,使大於雨水下水道可宣洩之流量全部,滲透入地下或予貯留,就不會有超量的雨水流出而造成水災了,而等雨過後再予排出。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水淹高市 別把排水當小事

高雄市一場梅雨季的午後大雨來得又快又急,使得市區到處積水,暴露政府未注意定期檢視、疏浚與擴建下水道與排水系統的問題。

下水道與排水系統工程進度與普及率,趕不上高樓豪宅與道路的成長速度,以致一場豪雨,使道路變成河流,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讓人警覺到南台灣首善之區的高雄,竟是虛有其表,禁不起一場豪雨考驗。若是碰到挾帶強風豪雨的颱風侵襲造成水災,後果豈非更加不堪設想?這就是謝長廷與陳菊吹噓的高雄市政治理表現嗎?

下水道與都會區排水系統普及程度,乍看之下只是小事,卻是反映一個都市、乃至一個國家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然而這類攸關公眾日常生活的公共工程,往往不如辦能搶媒體要聞版的大部頭藝文娛樂活動,或修橋鋪路蓋館舍等大型公共工程引人矚目,更可以凸顯個人政績。

筆者誠盼高雄市政府,除了炫耀高雄捷運工程與明年的世界運動會外,攸關升斗小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市區下水道與排水系統管線工程品質同樣重要。

【2008/06/06 聯合報】

台灣需要更多蓄水空間

今天是水利節,民眾對水利的期待應可以「不缺水、不淹水、親近水」等來總括。但有人把水庫當成環保的敵人,造成「不缺水」執行上困難;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或許更多的「蓄水空間」反而才是保障台灣能永續發展的最重要設施。

全球暖化已是事實,除了氣溫災難性的升高外,就是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而強度更勝以往,若全台灣遇上極端乾旱,怎麼辦呢?除了全面休耕外,各種用水打折、分區停水是唯一選擇。

降雨是天賜的財富,最環保的水資源運用應是雨水的貯留利用,可惜台灣水文豐枯不均,全球暖化的結果,未來此種不均會更加劇,大大限縮我們利用建築物作雨水貯留利用的可行性,最經濟可行的方法還是水庫。

誠然,水庫對環境有其影響,但採取移棲補償及其他保、復育措施,還是可以把此種衝擊降低,水庫甚至能提供穩定的生態流量,在乾旱時期將是下游生物的救命活水,否則現在社區民眾、環保團體發起的「封溪護漁」行動,遇到大枯旱還不是夢幻一場?更何況,水庫不一定要高壩,人工湖也是水庫的一種,不會潰壩,淤積輕微,但即使如此,高屏大湖計畫還是碰上重重阻力,預算卡在立法院數年遲遲未能通過。

不管是從對抗地震、颱風等天災觀點,或因應全球暖化、氣候極端,或只是增加備援容量加強供水穩定度,台灣都需要更多蓄水空間。水庫除了供水外,還能提供乾淨電力、發展觀光甚至防洪,因此,「環保與永續」雖是水利工程師必須銘記在心的最高原則,但或許更多、更安全、更永續的水庫才是確保台灣能永續發展的最重要設施。

【2008/06/06 聯合報】

從潛水意外看海洋國家願景

政壇紛擾,近日能令人高興的新聞不多,其中之一便是八名墾丁潛水客全部獲救的好消息。八人海上漂流數十小時之後,或自行上岸,或於茫茫大海中獲救,可謂奇蹟,令人十分寬慰。加以其中沈著自救的情節,頗具教育意義。

不過,台灣社會的「現實」性格立刻浮現。有人計算出這次救難花費高達上千萬,媒體遂忙著追問這批生還者「有沒有感覺不好意思」,並探究是否「使用者付費」的問題。獲救者劫後重生的喜悅,馬上就被「這條命是花多少錢撿回來的」問題所沖銷了!

救援人民危難是國家的義務,毋庸多言。如果任何老百姓置身於危難中求救,還必須先估量是否付得起費用的問題,則這樣的社會不能稱為文明。不過,台灣過去多少山難、海難等意外事件救援,引起社會關注費用負擔問題,是因為很多當事人本身即有違規行為之嫌;例如未經報備即私自闖入仍受禁制的險境,或明知天候不佳仍強行入山,或潛水活動是否經合格證照的教練帶領等等。民眾對自身安危若有「應注意而未加注意」的責任,則龐大的社會成本難免令人議論。

這次潛水意外事件,公眾注意到「潛水誰管」的問題,答案從中央的「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開始,牽涉到各地水域的主管機關,還有進一步的娛樂漁船歸農委會管,登船前的安檢歸海巡單位管等細節,令人眼花撩亂不知所從。多頭馬車,可能變成出事後各推責任,誰也不管,這樣的前例不勝枚舉。

從登山到潛水等戶外活動,台灣民眾關切「救援費用誰付錢」的問題,可見意外事件之多,當事人和主管機關各有責任要負。台灣的自然資源豐富,不管是對國民的戶外娛樂活動或發展觀光事業,都是可貴的資產,卻顯然無法自信回答「準備好了」。尤其令人感慨的是,歷年來朝野關注國土規畫議題,多少人提出過打造「海洋國家」的願景,多少次討論過是否設置「海洋事務部」的構想,結果連一個潛水意外事件都以「救難要誰付錢」的諷刺問題作句點。

台灣在奢談海洋國家的夢想之前,先要從建立民眾正確的親水習性,並輔以詳實的管理規範開始做起吧!

【2008/04/30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