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缺水!綠洲成荒漠 特產沙塵暴

  • 2008-09-30 中國時報 【林克倫╱甘肅民勤報導】

 ▲築高牆擋風沙成為當地房屋特殊景觀。(林克倫攝)

     不到民勤,不知水有多珍貴。位於河西走廊起點甘肅武威北邊的民勤縣,在中國十分著名,其為中國綠洲沙漠化最嚴重地區,也是華北、長江中下游乃至是台灣沙塵暴的發源地,從昔日富庶綠洲現化為茫茫片片沙漠,問題全出在「沒水」。

     由武威往北銜接民武公路,原處於河西走廊山峽內的翠綠公路景觀,頓時變成一望無際的灰黃景色,碧藍近乎透明的天空夾雜著些許白雲、煞是好看,然地平線內卻是黃土片片,在公路兩側的高大密集柳樹外頭,遍布著各式防沙耐旱植物,以及兩大沙漠的滾滾黃塵。

     走在民勤,好似身處台灣西南海邊的木麻黃防風林區,當地水源欠缺、紫外線強、風沙大,且沙塵暴在民勤算是見怪不怪的特產,據統計,民勤年均風沙天氣一三九天、沙塵暴日三七天,儘管造訪的九月是風沙較小的時節,在戶外奔走一天下來,拿衛生紙清理面孔,依舊烏黑。也難怪愛美的婦人女子們會用絲巾將臉部包得密不透風、僅露出雙眼,而被烈日灼燒黝黑的膚色,則令人分不清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我們民勤都是漢人,少數民族主要住在祁連山」,一位鄉政府人員開玩笑地說:「風沙大,臉都被吹得走樣,所以看起來不像漢人!」

     「沙上牆、羊上房,毛驢走在屋頂上」是形容當地風沙強勁的諺語,民勤地區的土坯房屋造型都是「囚」字形,外頭建起一堵高約四公尺高牆阻擋風沙,房間分散在「口」字四周,中間庭院則可曬農作物,屋型十足反映出民勤生活條件之惡劣。

     徒手挖掘、湧泉即來的景象,早是年過八旬老人家才有的記憶。

     民勤的風沙線長達十三公里、沙層厚度三至六公尺,流沙正以每年八公尺速度向民勤綠洲逼近,公路邊還散落著搬遷戶遺留的殘破房屋,眼前荒涼景象任誰也想不到,在清朝末年時,此地可是碧水藍天、芳草樹林綿延。

     攤開民勤縣地圖,可發現沿沙漠交界區有許多以「井」為名的村落,一九七○年代末開始的大肆開墾,因石羊河水量不敷使用,村民們開始打井超抽地下水導致地水位嚴重下降,據官方統計,面積一萬五千九百平方公里、約台灣一半大的民勤縣,水井數量曾高達一萬多口。

     嚴重超抽地下水不僅讓水位下降,也帶來水質鹽鹼化後遺症,水質鹽鹼性強不適合飲用,只能當灌溉用途,既然水資源稀缺,在參觀陳天華的新房時也發現,「浴室、廁所」是奢侈品、也不需要建。

     現年八十四歲的張爺爺,家門前有一條自來水管,三天定時供應一次、每次卅分鐘,一缸子約五十公升自來水一家六口用三天,陳天華家的自來水則是五天一次,「年輕時候在河裡洗過幾次澡,用手挖一挖,水就冒出來了」,出生於民國十四年的張爺爺回憶說:「後來水開始緊張,也沒水可以洗,只進城上澡堂洗過兩次」。問到洗澡的感覺,他說:「時間太久、早忘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