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日據至今開通80年 龍泉圳設文物館

草屯鎮龍泉圳開通80年,南投農田水利會昨天在草屯鎮土城工作站舉辦慶祝儀式,並成立水利文物館,邀請民俗專家簡榮聰解說龍泉圳開鑿過程,讓民眾飲水思源,追思先人闢建水圳辛勞。

南投農田水利會長洪國浩昨天帶領水利會人員及地方民代等,在土城工作站祭神祈福,並為水利文物館揭幕,慶祝龍泉圳完工通水80週年。

洪國浩說,草屯鎮土城、北勢、南埔、御史,因位處烏溪高地,與烏溪有20多公尺落差,無法引用溪水灌溉,只能耕作旱田。日據大正年間,地主黃春帆因耕作和其他農民要求,向日本官方提議開鑿龍泉圳;當時日本缺乏米糧,在1923年成立龍泉圳水利組合開鑿,並在昭和3年(1928年)完工通水。

龍泉圳開通後,和北投新圳、茄荖媽助圳成為草屯3大灌溉水圳,灌溉面積達1000多公頃,讓土城平原上的旱田,成為肥沃水田。

為了讓民眾認識水利發展,水利會昨天成立第一座水利文物館,由文史工作者梁志忠提供有關龍泉圳珍貴照片和報紙,並有相關的文物資料和器具,包括鑽探地質的岩層樣本。

洪國浩說,不少人以為水圳只是挖掘渠道,其實為了克服地勢困難,還得開鑿隧道。例如,龍泉圳從國姓鄉福龜烏溪取水全長27公里,就有10多公里得開鑿隧道及涵洞,80多年前先人便能克服困難,完成這條水圳,更讓後人敬佩;水利會將陸續舉辦圳路巡禮和生態人文導覽,讓民眾認識龍泉圳。

【2008/04/01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