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高雄水資源應恢復健康本色

  • 2008-06-16中國時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葉欣誠】

     高雄市是我國相當重要的工業都市之ㄧ,其境內地形的樣貌豐富多變,山、海、河、港匯聚成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尤其是境內河川構成的水系,更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因如此,歷任行政首長皆能體會境內河川對高雄市發展的重要性,更把河川整治納為施政與都市更新的重要環節,讓河川能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逐步改善河川水質污染與河川生物危機環境問題。

     高雄市各河川皆因早期工業廢水與民生污水直接排入,而受到高度污染,使得河內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甚至已經滅絕。

     約30年前開始,愛河整治計畫首先啟動,採用閘門攔污、截流集中處理的方式進行,以期在短期內可以改善河川水質。然而,類似的整治策略造成自然水文循環的破壞,也使得愛河成為主流閘門下幾乎全為海水,主流閘門以上河川缺水的一條不自然的河川。

     近年來,河岸景觀營造成為河川整治的重點,但河川水質改善幅度有限。高雄水系的根本問題在於由高屏溪至高雄港的水系因為各類開發行為而截斷,使得河川缺乏潔淨的原水,稀釋能力降低,加上不符合自然原則的整治策略,使得河川更缺水。未來的整體策略應該以引進活水,促進大高雄地區水系的自然化與完整,讓水資源系統回復健康本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