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都市更新應重人水共生關係

中國時報 2008.05.28  本報訊

     議題三:治水與都市更新

     林聖芬(中國時報社長):

     河的問題需要全方位討論,治水與都市更新如果區隔開,彼此會無法連結,效率也會打折扣。首先請李副縣長引言。

     李鴻源(台北縣副縣長):

     水利局想辦法不淹水,環保局把水變乾淨,而城鄉局負責作都市計畫,但三個局沒有對話,如何有一個溝通機制、平台和管道,還有民間參與很重要。 比如二重疏洪道,如何從這條河跨到整個社區作都市更新,把它變成都市更新的引擎。

     同樣的概念,四二四公頃、有十六座大安森林公園大的二重疏洪道,除兩堤防把它跟台北縣隔離掉,真正洪水進去也只七次,如何把二重疏洪道在符合水利法下與三重、蘆洲、新莊、五股的民眾結合,並把三市一鄉做都市更新,讓二重疏洪道從後院變前院,不要有密密麻麻的交通在裡面,裡頭百公頃人工濕地,也將會帶來廣泛生態。

     陳亮全(台大城鄉與建築所教授):

     幾天前,緬甸因熱帶氣旋帶來的災情非常可怕,個人覺得就是與都市發展有關,因為伊洛瓦底江的河口三角洲聚集兩百多萬人,都市環境又不好,建築也很差,只要很多人聚集在不該住的地方,萬一發生災害就會非常嚴重。

     都市更新有三個不同層次,一是拆掉蓋大房子台灣談到都市更新大概都想到蓋大房子,但其實重要的是怎樣維護環境,變成一個更好的環境。我們應該思考都市什麼地方需要開發、什麼地方要限制,不只中港大排,北縣因開發所造成的土地脆弱性都要注意。

     劉可強(台大城鄉與建築所教授):

     都市更新要以人和水親近為前提,如果做不到,水治好卻把人和水隔離也是沒用。第二個是美化環境,讓景觀變的更美麗,且人為建設不能破壞環境。第三點是提升環境生活品質,重點就是如何讓人和水有好的共生關係,發展出適合台灣都市空間行為的環境。都市更新非常重要還有民眾參與,只有這樣才有辦法讓目標清楚定位,並不是為某階層某商業利益,而是屬於全體居民的生活環境。

     李永展(桃園縣政府城鄉發展處長):

     桃園縣號稱千塘之鄉,與北縣有異曲同工之妙,桃園縣縣長朱立倫希望能跟北縣取經,目前選舉都過了,比較沒有政治包袱,都市更新的議題真的可以好好談,利用公部門行政力量和民間活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