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倖妃╱台北報導
![]() |
▲環保署農委會與養豬業者協商修正《畜牧法》,養豬總量管制將年減200萬頭。(本報資料照片╱潘杏惠攝) |
養豬業與河川整治成效有關,環保署、養豬業者及農委會協商同意《畜牧法》修正草案,將對豬隻畜養採總量管制,從現行每年九百餘萬頭降為七百萬頭,並依面積管制養豬頭數。
環保署認為,養豬污染讓河川整治面臨瓶頸,此說引起養豬協會反彈,要環保署「不要把責任都推給豬,應該先管好人再說。」但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已和農委會協商同意《畜牧法》修正草案,對豬隻畜養採總量管制。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處長呂鴻光指出,農委會也同意未來應朝豬隻「總量管制」方向著手,由政府成立基金,補償不再畜養的養豬戶。減少養豬頭數不僅可大幅降低汙染,亦可穩定豬價,以免供過於求,造成豬戶虧損。
潘連周指出,以年生產率估算,台灣每年豬隻供應量上千萬隻,但民國八十六年發生口蹄疫後,降為大約九四○萬頭。去年飼料價格飆漲,養豬戶賣一隻、賠一隻,很多人都不願意再養。協會和農委會研商同意修正《畜牧法》,採「總量管制」,以提供國人所需為主,降為七百萬頭以下,汙染可大為減量。
至於管控方式,潘連周說,將依養豬場面積及豬舍大小,定出合適飼養量,每年豬產量不得超過額度。如此一來,不致因生產過剩造成豬價暴跌,豬商也可改善環境,國人可吃到放心的溫體豬,創造三贏局面,不用仰賴國外進口冷凍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